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7部分 (第1/4頁)

開蓋有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舊轄餼鐾�づ┙岷稀⑼�貝�岷系奈侍猓�拔蘼壑髡鷗杷坦餉饕埠茫�┞逗詘狄埠茫�疾荒芙餼鑫侍猓�蛭�侍饈僑綰甕�褐誚岷稀!倍�飧鑫侍飩餼銎鵠床⒉皇嗆莧菀椎摹#ㄕ院粕�骸噸苧鐨μ咐�飯��罰�緞攣難�妨稀�1979年第2期)

有的論者認為延安文藝整風是歌頌光明派的勝利,暴露黑暗派的失敗。事實上,不論是周揚,還是丁玲,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作家們都從整風中受到了很大的教益,在思想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整風中,每個人都要對照整風的要求,自覺進行自我批評,這是當時的一種風氣。丁玲作了檢查,周揚也作了檢討。周揚在《解放日報》上發表長篇文章,對魯藝在辦學方針上的錯誤進行檢查,前面已經說過,即便在批判王實味的長文中,周揚仍不忘作自我批評:“延安的許多同志,包括我在內,在整頓三風和文藝座談會以前,確是在某些根本點上還沒有變化的,這是應有的一個起碼的自我批評。”“以我自己在藝術教育和文藝理論上的工作來說,我就是應當受到指摘的一個。”在整風後,作家們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和成績,同樣都受到了毛澤東的肯定和讚揚。1944年6月,丁玲、歐陽山分別寫了《田保林》和《活在新社會里》,因為作品寫了新人新事,表明了作者在投入新鬥爭生活後的變化,毛澤東看了十分欣喜,專門派人給他們送去一信,表示祝賀和鼓勵。他在信中說:“天快亮了,你們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後睡覺前一口氣讀完,我替中國人民慶祝,替你們兩位的新寫作作風慶祝!”他在高幹會議及其他會議上不只一次地提到丁玲,說“丁玲現在到群眾中去就能寫好文章”。毛澤東對周揚在整風後的進步,同樣也甚為高興,大力予以支援和鼓勵,具體情況,下面將會談到。所以,不能把延安整風看成哪一部分人的勝利,哪一部分人的失敗。如果說勝利,那就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全黨在毛澤東思想基礎上的空前的團結,是階級的勝利,黨的勝利。 “魯藝家(秧歌)來了” 隨著延安整風運動的進展,文藝界出現了一片新氣象。1943年春節期間出現的大規模的、為陝北人民所喜聞樂見的“秧歌運動”

便是一個突出的表現。首先是魯藝百人組成的秧歌隊扭遍了延安城,他們演出的街頭劇《兄妹開荒》等,大受各界歡迎。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看後也認為很好。毛澤東稱讚說:“這還像個為工農兵服務的樣子。”朱德也連連點頭:“不錯,今年的節目和往年大不同了!革命的文藝創作,就是要密切結合政治運動和生產鬥爭啊!”魯藝秧歌隊每天都要給農村演出五六場秧歌,群眾奔走相告:“魯藝家來了!”周揚高興地對隊員們說:“‘魯藝家’,多親暱的稱呼!過去你們關門提高,自稱為‘專家’,可是群眾不承認這個‘家’。如今你們放下架子,虛心向群眾學習,誠誠懇懇地為他們服務,他們就稱呼你們是‘家’了。可見專家不專家,還是要看他與群眾結合不結合。這頭銜還是要由群眾來封的。”(艾克恩:《延安文藝運動紀盛》第419頁)夏衍對秧歌劇也十分讚賞,他認為三十年來的話劇歷史,就是“三十年城市小市民的話劇歷史”,只有在延安,才走上了“重點放在最大多數的工農之上”的道路,“這不單是現階段文化文藝工作的正確指標,而且也是有了三十年曆史的新文化運動劃時代的轉變,與最正確的解決”。(胡喬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第268頁) 。。

12表現新的群眾的時代(3)

就在這個時候,周揚寫下了《表現新的群眾的時代——看了春節秧歌以後》一文,對大眾化的秧歌運動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進行了總結。毛澤東在審閱這篇文章後,於3月15日給周揚寫了一封信,說:“此篇看了,很好,正需要這樣一篇指導文章。”此文發表於1944年3月21日《解放日報》。文章反映了延安春節秧歌的盛況:延安春節秧歌把新年變成群眾的藝術節了,真是鬧得熱火朝天!出動的秧歌隊有27隊之多,創造的節目達150多種以上,這些節目都是新內容,反映了邊區的實際生活,反映了生產和戰鬥,勞動的主題取得了它在新藝術中應有的地位,在形式上也有許多新創造。“這次春節的秧歌成了既為工農兵所欣賞而又為他們所參加創造的真正群眾的藝術行動,創作者、劇中人和觀眾三者從來沒有象在秧歌中結合得這麼密切。這就是秧歌的群眾性的特點,它的力量就在這裡。”(《周揚文集》第1卷第439頁)文章也指出秧歌的群眾觀點、群眾語言、群眾感情、群眾作風還不夠。特別可貴的是,周揚在這裡對黨與群眾的關係的描寫提出了精闢

《郝懷明如煙如火話周揚》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