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無組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據《黃光裕傳奇……國美商戰實錄》一書記載:從1987年到1993年,經過六年多時間的艱苦創業和不斷積累,黃光裕和他大哥黃俊欽為國美日後的飛速發展,打下了一個十分堅實的經濟基礎。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實力之後,又兵分兩路,向房地開發業滲透了進去,他們投資了一家全資的房地產公司……新恆基地產。
兩人開發的第一個專案是新恆基大廈。據說新恆基這個名字的來由也很有意思:當初黃光裕剛到北京時,曾在北京火車站對面的一個小旅店裡住過一夜,後來,那個地方建起了一片高檔的寫字樓,名字叫“恆基大廈”。我們已經無法知道,在那個晚上,來北京打拼天下的潮汕少年黃光裕,究竟有怎麼樣複雜的心路歷程?但從他把自己蓋的第一個大廈命名為“新恆基”,我們可以揣測,那是一個很“平常”的夜晚……很多像黃光裕一樣的窮小子,都有過這樣不安現狀、立志改變的不眠之夜。但不尋常的是,黃光裕把自己當年心中的宏圖具象化了,讓它最終矗立在京城的一隅。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性格和志趣各異,兄弟倆分道揚鑣(2)
黃俊欽屬於那種幹一行鑽一行的“技術迷”。在蓋鵬潤大廈時,黃俊欽已經對建築設計研究得十分透徹,並親自上馬操刀,透過自己的設計,節省了很多空間,大大提高了利用率。一座房子,哪個地方能節約多少成本,他只要一看圖紙就會一清二楚。
1992年,從海南颳起的房地產熱浪席捲全國,讓黃俊欽更是沉醉其間。據國美舊臣李俊濤介紹,約在1992年的時候,大哥黃俊欽開始對電器行業產生了疲倦之心,卻對房地產、資本運營、IT等行業興趣漸濃,於是黃氏兄弟正式分家。當時,黃俊欽名下還分到了幾家電器店,黃俊欽把這幾家電器店改名為“恆基電器”。
大約在1996年前後,黃俊欽把精力更多地投向了房地產業,對恆基電器無暇多顧,導致恆基電器的經營日漸衰落。黃俊欽乾脆徹底了斷,把僅存的兩家門店轉給了弟弟黃光裕。黃光裕後來說:“黃俊欽的想法很不錯,他現在做IT、房地產、資本運營三塊。我們純粹是兩家公司了,沒有什麼捆在一起的東西。我們各自的市場定位、發展方向和經營方法,都已經截然不同,應該說是兩個趨勢。”
一種說法是,為了家族企業的多元化。對於兄弟分家,李俊濤給出的解釋是:“樹大要分杈,這樣樹才長得更茂盛一點,這些都是很正常的,兄弟倆還都做一塊兒的話,那就不好了。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嘛。1993年以後,兄弟倆一個側重於電器,一個側重於房地產,呈現一個多元化的趨勢。”大妹黃秀虹也認為:20世紀90年代初期,北京房地產正蓬勃興起,如果兩個人都用主要精力做電器,對家族企業各方面的發展來說,會顯得太過於單一。她說:“一個人做一個產業,這也是兩個哥哥的高明之處吧。”
還有一種說法是,一山難容二虎。在1993年以前,國美電器由兄弟倆合作經營,黃俊欽主要負責全面的管理,黃光裕則側重市場業務方面。黃光裕開拓市場的“利器”是一輛永久牌腳踏車和一輛不起眼的三輪車。他常常騎著腳踏車走街串巷去調查市場行情,有時還推著三輪車將貨物扛回來。但具有野心的黃光裕,不可能永遠“甘居人後”,他更加嚮往那種一言九鼎的感覺。
不過,對兄弟倆存在矛盾之說,黃光裕卻進行了否認:“我們哥倆之間又不會爭什麼,從不為錢、為權去爭,而且當時兩人也都不想出名。”但黃光裕也坦言道:“企業不容有兩個領導,因為總會有一些漏洞會讓人鑽了空子。”
不管緣於哪一種原因,兄弟倆最後分了家,而且分得很乾脆、很徹底……黃光裕分到的是國美的牌子,以及一部夏利車和幾十萬元的現金,其他的全歸黃俊欽。從當時的情況看,黃光裕確實有點“吃虧”,因為國美在1993年的資產規模至少有幾百萬,不僅從1991年開始開發的房地產專案分給了黃俊欽,而且當時已有的五、六家電器門店並沒有分給繼續做電器的黃光裕,而是分到了對電器行業已經沒有太大興趣的黃俊欽名下。
黃光裕後來回憶道:“我哥哥的確分得比我多,多出也不止一星半點。”當時,國美這個品牌根本談不上什麼無形資產,黃光裕分到這塊牌子,原因並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長遠戰略眼光,更多的可能只是一種無奈。國美之所以今天名揚天下,更多的是因為日後黃光裕和張志銘等人付出的汗水與智慧。
黃氏兄弟今日的關係冷淡,恐怕避免不了當年點點滴滴矛盾的累積。
《首富真相》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