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得不像凡塵間物。這幽黯綠谷中向上延伸的階梯如此冰清玉潔,猶如天梯一般,似乎在引導人們踏上通往內心也是回家的道路。

在上山的時候,我經常會停下腳步,伸腰抬頭,向舒展在天空下那由高而低一路向大地延伸的山脈眺望。在那些白雪正在消融的綠色山樑上,夕陽橙紅色的光正水一般浸潤著白綠相間的灌木,同時也將那些聳起於植物海洋之上的高大碣石,染成一片明亮的棕紅色。

當我真正站在巔頂往下看時,太陽已經沉入暮靄之中,腳底山嶺全改變了模樣,換成了冷色調,並在逐漸模糊,向天際的青灰與黯淡隱去。

所有的山巔之上,

是靜寂;

所有的樹梢間,

無絲毫風息;

林中鳥兒沉默不語,

稍候,你也休憩!

這是歌德讚美德國黑森林的詩,用在此刻十分契合。

。。

莫厘峰的晝夜(1)

“蘇州,北枕大江,西南望太湖,群山簇擁於其西,重湖環抱於其東。靈秀之氣,鬱為人文。洞庭西山、東山對峙於湖中。西洞庭之最高者曰縹緲峰,登其巔,則吳越諸山皆隱隱在目。東洞庭之最高者曰莫厘峰。北望姑蘇,橫涇一帶之家,歷歷可數。吳中無高山峻嶺。”(《吳郡志略》)

莫厘峰是東山最高峰,周圍山巒起伏,箬帽峰、翠峰山、金十嶺、吟風崗分列莫厘峰兩側,疊山聳翠,如五條蒼龍下山,飄逸舒展,氣韻生動。

山上峰連峰,山谷塢連塢。山上茶樹連綿,山塢花果蔥蘢,猶如植物長廊的雨花塢是正面面對莫厘主峰的一個塢。漫漫古道向谷底延伸,老樹遮天,濃蔭匝地,使小路更顯狹長幽深。路畔溝渠裡泉水淙淙,數座古石橋橫架於上。綠叢中還有位於甬道旁的石雕群,石人石馬石翁仲,其中有兩排相向而立的大貓狀石雕十分有趣,那就是民間稱為“年”的神獸,春節放鞭炮據說就是為了嚇唬它,所以叫“過年”,因其兇猛,古人將之放置在神道上用以守墓。這些古石橋古石雕原本散落在西山鄉間各處,現被收集到了雨花塢作為景區展示當地文化遺存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很喜歡這條綠樹成蔭的古道,樹隙處處透出重重迭迭、深深淺淺、濃濃淡淡、滿谷滿山的綠。路畔的小石橋古意盎然,還有青石白石雕成的石獸石人像,總讓人忍不住停步細看。尤其是那些貓樣的“年”,都直直地蹲踞在地,挺胸瞪眼,圓頭圓腦,嘴巴彎成弧形,是一頭頭正發出神秘微笑的大貓,在我眼裡可以與蒙娜麗莎比美,怎麼看也無法與猛獸掛鉤。過年過年,以往我只把年與月、日聯絡在一起,視作無形的時間概念,原來還有一種“年”,居然有形有態,如眼前的猛獸,卻有貓一般的神定氣閒,而且還會意味深長地笑。

古道盡處,有花崗岩牌坊立於山腳,上刻“雨花禪寺”四字,近旁另有一大石,上刻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遊東山時所題“逍遙”兩字,端莊豐腴。牌坊之後,便是上山石階,懸於聳翠壁巖之上。

我就是從這裡開始登莫厘峰的。半山有雨花禪寺,背山面湖的位置使黃牆飛簷的寺院成為一幅巨大青綠山水畫中若隱若現的一個視點,因為有這座小寺,使得翠谷更幽,綠意更濃。

路至寺前右轉而上,雨花塢背陰,路一轉就到了山的陽面,也就是莫厘支峰翠峰山,視線開闊,東山鎮就在山底平原之上。山脈連綿向在兩邊延伸,近處左右都是山塢,塢內林木茂盛,山上大多闢為茶園,未開墾的山頭植被稀疏,樹瘠草衰,可能因石多土薄,又臨湖風大,不易生長。

原本自然生存的山地植物,大多野竹雜樹茅草之類,早先上山的小路便蛇行其中,走在上面,草不沒腳,天高山低,人如行走虛空中。

一條正在修築的盤山公路,將原先呈直線上升的小路隔斷,我穿過新開闢的沙石路基,仍循隱在草叢中的原路上山,這是徒步登山的捷徑。

山樑之上有座廢亭,由下而上望去,是山脈與天際間的一個小小的剪影,及至抵達亭前,也就站在了一道寬闊平展的山脊之上。原來,廢亭剪影實際上是座簡易的小房子,無門,敞軒式,寺廟的黃色塗牆,在藍天綠巒中很顯目。

山那邊有個巨大的山塢,由谷底至山坡是個白花花的大公墓區。那個塢就是莫厘山區最著名的法海塢,因法海古寺隱於谷內松林之中而得名,據說隋代莫厘將軍墓也在塢內,莫厘峰便由此得名。現在的大型公墓是華僑公墓。

塢之上群峰綿延,一道山上公路越峰渡嶺而來,又

《吳山點點幽》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