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確,三十年來,除了我沒有正式讀上大學,當年父親留給我們的希望,我們都已實現,我們的幸福難以言表。我多麼希望父親能死而復生。今天,懷念之情山高水長,感恩之心沉重如山,我只想對父親說:親愛的父親,白龍山腳那片枇杷林會給我作證,只要我活著,我會永遠來看您——今年清明,明年清明,後年清明,年年清明!

二○○八年四月五日於樂成馬車河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生活類散文與生命體驗(1)

——《十月放歌》代序

看完書稿《十月放歌》,我想說的話很多。

《十月放歌》是散文和小說集,共收錄散文八十五篇,小說二十九篇。論體量,它不算小,但論分量,話比較難說。總體上看,它的小說,分量不及散文。

應該說,小說比較難寫。小說是虛構的東西,它講究創造(作)——作者寫出來,是第一道創造(作),讀者欣賞它,是第二道創造(作)。第一道創造(作)留給第二創造(作)的空間越大,小說的生命力就越強。如果拿這個話來說事,我覺得,《十月放歌》裡的小說,寫得像《隔心牆》、《戒菸》、《水》、《局長下鄉》、《良心》等篇水準的,似乎少了一些。

今天我重點談談《十月放歌》裡的散文。

《十月放歌》裡的散文,內容多半是舊時的生活記憶。我把這類散文稱為“生活類散文”。

“生活類散文”是相對於“感覺類散文”和“文化類散文”而言的。當然,這種說法,在教科書上是找不到的,也缺乏學理依據。它是我胡謅的。

我認為,作者徐百玖同志,他跟我差不多,讀書不是很多,學問底子不怎麼厚,藝術感覺也一般,所以,他寫散文,主要寫生活,寫回憶,而極少寫“文化”,寫“感覺”,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很聰明的。什麼叫揚長避短,這就叫揚長避短。

相對而言,寫“生活類散文”,比寫“感覺類散文”和“文化類散文”要容易得多。道理很簡單,寫“生活類散文”,至少,作者用不著多少才氣和學問。況且,生活人人有,特別是中老年作者,生活經歷比較豐富,記憶倉庫裡儲存的東西比較多,若寫“生活類散文”,就覺得下筆有內容可寫。其實,有內容可寫,這對寫作者而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寫作同仁們恐怕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寫作遭遇沒內容可寫而“咬筆頭”時,那是多麼的鬱悶和痛苦啊!

有人看不起“生活類散文”,認為它記錄多於創造,再現強於表現,文學性和藝術品質不高。

我不反對這種看法,相反,在寫作實踐中,我常常因此提醒自己:寫“生活類散文”,千萬別太老實,照搬生活,應該堅持“適度創造,適度表現”,儘可能增強文章的文學性,提升文章的藝術品質。

對這一點,徐百玖同志似乎也注意到了。我發現,他的散文,儘管寫的都是生活,但他在行文中,總愛穿插一些抒情和議論,總愛引用一些古詩文,總愛使用一些美麗的詞句。我想,他這樣做,是有意識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文章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讓我們看兩段引文——

花開是美,花落是醉,儘管光陰似夢,我不想從當年艱辛生活的傷口裡沉澱痛楚,只盼望自己在前進的人流中,拂去浮躁,擺脫煩惱,天天小憩在讓人迷戀的紅巖庵前,多一份清閒,多一份自在。(摘自《紅巖庵》)

十月,丹桂飄香,斑斕嫵媚。大自然以一種獨特的瑰麗,“不似春光,勝似春光”,處處是熠熠生輝。人們在寥廓江天的氛圍中去相擁十月。十月是人們的驕傲,又是大地的風采。透過十月的空間,在一塊如碧玉祥的秋色中,遙想未來,喚起我們對人生另一個側面的思念。因為金秋的十月,是人生走到了“和露摘黃花”的季節。直麵人生的老去,我們應該像十月金秋一樣的純淨,回首往事,心態平靜,其樂無邊。面對十月,心靈無須凋傷,不要落寞,切不可“雨打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讓無私奉獻的思想得到極致的發揮,緊緊地貼近十月,踏著十月的路,振奮精神,採擷豐收,走向人生的爛漫。(摘自《十月放歌》)

生活類散文與生命體驗(2)

顯然,這些文字比較年輕、美麗而時尚。它們竟出自一位七十多歲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老幹部之手,這無論怎麼看,都是令人驚訝的。

不過,我更欣賞書中那些質樸、簡潔、帶有泥土芳香的文字。我認為,“生活類散文”,還是寫得平實一點好,原始一點好,厚

《筆鋒怪異的真話集:尾巴》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