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月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霰忍�K慮涓叨嗔恕�
按清朝當時的官制,四品以下官員準乘四人抬的藍呢轎子,俗稱四人抬大轎;三品以上官員準乘八人抬的綠呢大轎,俗稱八抬大轎。但這不是硬性規定,官員如達到品級而收入不豐便可量力而行的;如果品級達不到卻乘高品級的轎子就算違制,一旦被人舉報,不僅要受處分,嚴重的還要被革職、充軍。
曾國藩以前一直乘四人抬的藍呢轎子,當了三品官以後,按說可以換乘八人抬的綠呢大轎了,但他卻仍然坐著四人抬的藍呢轎子。而今升了二品官,許多人都以為他會換乘八抬大轎,沒料到他還是坐著他的“四人抬”。從表面看,因為曾國藩收入有限,實在養不得太多的閒人,其實深層次的原因是他不想太招搖。因為如果換乘八抬大轎,不僅僅是要增加幾名轎伕那麼簡單,還要有引轎官、扶轎官等等,多花不少銀子不說,弄這麼大的排場,太引人矚目。所以,對於可擺可不擺的架勢、可坐可不坐的大轎,曾國藩一律是不擺不坐。
官大不招搖,功高不自傲。為人低調一些,有百利而無一害。37歲的曾國藩時刻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人滿則忌,時時處處慎獨而思,慎獨而行。
古人還雲:“欲成事先成人。”一句話,高調做事,低調做人。這是曾國藩一生做人做事的準則。真正的智者總是在聲名顯赫時藏鋒斂跡,從而成就一番大事業,曾國藩無疑深諳此道。
40。身在朝堂,身不由己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國藩第七次被升職為禮部右侍郎。十年七遷,躍升十級,成為了真正的二品大員。連他自己也料想不到升遷會如此之快,簡直有點“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味道。
八月以後,曾國藩又兼任了兵部右侍郎等職位。公事繁忙到了無暇吃飯的地步,曾國藩的心情也抑鬱到了極點,甚至頹廢到了想隱退的地步。因為他的志向是做國計民生的大事,像這樣繁瑣的事情,他是不屑於做的。
十月,祖父星岡公去世,曾國藩請假兩個月,在寓所守制。誰知道到了年底,皇太后也去世了。治喪典禮是禮部的職責所在,無奈的曾國藩只能入宮參與辦理喪事。
身在朝堂的曾國藩作為道光皇帝的高階打工者,對瑣碎繁雜的公務厭惡到了極點,他真怕自己救世匡民報效祖國的理想因此而夭折。
不久,清廷的變化讓曾國藩有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最後,我們再看看曾國藩的升遷過程。
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四月,庶吉士散館,任翰林院檢討。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三月,升任翰林院侍講。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七月,補授翰林院侍講。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九月,升翰林院侍講學士。
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6年)十二月,任文淵閣直閣事。
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六月,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頭銜。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六月,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兼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正月,升授禮部右侍郎。
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八月,署兵部右侍郎。
可見,曾國藩平均每年都能升一級,十年七遷,連跳十級,他的仕途可謂是一路平坦,青雲直上。30歲的曾國藩用十年的時間從七品一躍成為二品大員,這背後於他個人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更主要的是他遇見了伯樂穆彰阿,這個大靠山在他仕途的升遷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機遇只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每一個人都應該牢記這句話,如果你還沒有成功,不要灰心,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相信伯樂就在前方向你招手,成功也許就一步之遙。
41。道光時代的結束1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是不尋常的一年,這一年發生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年初的一個傍晚,曾國藩從道光帝的貼身太監曹公公處聽到一個晴天霹靂的訊息——道光帝快不行了。
這個訊息讓曾國藩震驚無語,震驚過後,就是極度的傷心和無助。道光帝是他崇拜的偶像,他曾經發誓要振興大清國,如今大清還是積貧積弱,而自己的偶像卻要撒手歸天了。
曾國藩一路走來,順風順水,雖然靠的是穆彰阿的推薦和庇護,但道光帝卻是他青雲直上
《這就是曾國藩》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