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4部分 (第1/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世間充滿了無法描摹的美與生命!〃

是的,想莫內一生反覆追求的,不也只是為了要精確地說出一句話而已嗎?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渴望,渴望能透過畫幅來表達一些他看過、想過,並且生活過的東西。

一九二六年,在他臨死的前幾個月,視力衰退得很厲害,然而,他還是常從畫室的窗前遠眺那一池的蓮,畫架上仍然是待完成的花朵。最後,完全看不見了,衰老的畫家在黑暗中逝世,而在他周遭,他畫的睡蓮和他種的睡蓮卻依然光華燦爛。對莫內來說,他留下了一句讓人無法忘記的話語:人的一生和創作的慾望比較起來是怎樣的短暫和恍惚啊!

而這種創作的慾望,在每個藝術家的體內都是一種反覆的折磨和誘惑,從來沒有人會認為自己已經把話說完了的。也許在一件作品完成之後會有一種狂喜,但是接踵而來的必然是惶恐、猶疑和不滿意,於是,為了想精確地表達出那一句已經說了一生的話,在彼岸的千朵睡蓮有時候化身為魔鬼,有時候卻是天神。

所有的藝術家都活在這兩者之間。

美的來源

而這種精確性是無法替代的。

正如,你所愛的人在這世間是無法替代的一樣。

你也許可以說:有誰的眼睛長得有點象他的眼睛,有誰的嘴唇長得有點象他的嘴唇,你甚至可以從一種相似的語言裡想起一些有關他的笑諾和豪情,可以從一個相似的背影裡重新感覺到一些曾經存在過的欣喜與落寞;可是,你心裡很清楚地知道,在這世間,〃他〃只有一個,一切都是無法替代的。

藝術品也是這樣。

所以,我不太喜歡觀眾或者讀者要求一個畫家或者詩人解釋他的作品。

也許,創作者可以回答一些問題,諸如創作的背景或者創作時所遭遇到的困難等等,也許他可以試著去回答一些這類問題。

但是,他不必去解釋他自己的作品。

因為,那不是他的責任,也不是他的義務,他的責任與義務在創作的過程中就已經完成了,他想說的那一句話,在他的作品裡就應該已經說出來了。

所以,假如觀賞者明白了,就不應核發問,因為已經沒有疑惑。而假如有了疑惑,必須要發問,那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觀賞者本身也許和創作者不是同類,(奇。書。網…整。理。提。供)所以沒辦法很清楚地進入他的內心。另一種是創作者本身的自我訓練還不夠,所以無法精確地表達出他內心原來想要表達的意念。在這個時侯,藝術家所要做的,也並不是用其他的言語來作補充,而是,必然是,要重新再來一次——再來畫一張畫,或者,再來寫一首詩。

所以,創作者的責任與義務既然是盡心盡力地去創作,作品完成之後,他就有權利保持緘默。

分析與探討,解釋與批評都是別人的事,也因此,瞭解與誤會對一個創作者來說,是必然要同時遭逢到的兩種命運,不管是對其中的任何一種,他都要學習來保持不受影響的心情,並且,繼續保持那原有的緘默。一直到再下一張畫,或者,再下一首詩。

更何況,最重要的是:在藝術品完成之後,有時候會有一些精確之外的感覺進入了畫面的光影之間與詩句的段落之中,這種感覺甚至連創作者本身也不能預先察覺與把握,而這一種精確之外的恍惚,才是美的來源,美真正的容身之處。

美,其實是不可求的。

寫給生命

我站在月亮底下畫鉛筆速寫。

月亮好亮,我就站在田野的中間用黑色和褐色的鉛筆交替地描繪著。

最先要畫下的是遠處那一排參差的樹影,用極重極深的黑來畫出它們濃密的枝葉。

在樹下是慢慢綿延過來的阡陌,田裡種的是蕃薯,在月光下有著一種淺淡而又細緻的光澤。整個天空沒有一片雲,只有月色和星斗。我能認出來的是獵人星座,就在我的前方,在月亮下面閃耀著,天空的顏色透明又潔淨,一如這夜裡整個田野的氣息。

月亮好亮,在我的速寫本上反映出一層柔白的光輝來,所有精略和精密的線條都因此能看得更加清楚,我站在田裡,慢慢地一筆一筆地畫著,心裡很安定也很安靜。

家就在十幾二十步之外,孩子們都已經做完了功課上床睡覺了,丈夫正在他的燈下寫他永遠寫不完的功課,而我呢?我決定我今天晚上的功課要在月亮底下做。

鄰家的狗過來看一看,知道是我之後也就釋然了,在周圍巡視了幾圈之後,乾脆就在

《席慕容詩集》 第5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