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穿越之花盆底鞋 (第1/2頁)
莫小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歐陽馨語來到這個陌生的年代已有一些時日了。可是,讓她懊惱的是,雖然她是堂堂歷史系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可是對中國的歷史知道的少之又少。這都要怪她平時上學的時候不太用功,以及沒有閱讀課外歷史書籍的習慣啊!如果,這輩子要是有機會讓她再回到現代去,她一定要好好學習,將整個清朝的歷史倒背如流!
歐陽馨語的適應能力還算可以,在丫鬟小翠的幫助下,她已經基本上學會古代的禮儀,和在府上與老爺、夫人以及下人相處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雖然,有時候她還是會時不時地冒出一兩句現代流行的用語,但是,老爺和夫人以及上官府裡上上下下的傭人都已經習慣成自然,也就早就不以為然了!
除了那些雜七雜八的規矩,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的,最讓人頭疼的就是這古代人的鞋子了。這上官家是滿族人,由於滿族婦女從小騎馬,從不裹腳,她們習慣穿一種底下像花盆一樣的鞋子。這鞋子可不好穿哪,可不及現代人的平底鞋、球鞋、人字拖、夾腳拖鞋穿來得舒服。
說起這鞋子,歐陽馨語心裡可是窩了一肚子火。要不穿吧,還偏偏就不行。為什麼夫人就不用穿這麼高跟的鞋,非得要她穿呢?誰叫人家有這個規矩,誰叫她年青呢!這些人還真是奇怪,幹嘛舒舒服服的平跟鞋子不穿,便要學現代人穿什麼高跟鞋啊?而且,這鞋做得一點都不科學,跟踩高蹺似的,哪裡能走得穩路啊!歐陽馨語,我想你是搞錯了吧!現代人的高跟鞋,不正是從人家古代人那兒學來的嗎?可不是人家古代人學的現代人哦!
這滿族婦女的鞋又稱為“旗鞋”,極富特色。由於滿族婦女從小騎馬,從不裹腳,她們習慣穿這種鞋,尤其是貴族婦女,普遍穿這種鞋,所以稱為“旗鞋”。這種繡花的旗鞋以木為底,史稱“高底鞋”,或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達14-16厘米,最高的可達25厘米左右。旗鞋的木跟鑲裝在鞋底,在中間,三寸多高,整個木跟用白細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綾或塗白粉,俗稱“粉底”。
旗鞋的面料為綢緞,上繡五彩圖案。跟底的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上敞下斂,呈倒梯形花盆狀。另一種是上細下寬、前平後圓,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馬蹄。“花盆底”和“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統稱“高底鞋”。除鞋幫上飾以蟬蝶等刺繡紋樣或裝飾片外,木跟不著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繡或串珠加以裝飾。有的鞋尖處還飾有絲線編成的穗子,長可及地。
這種鞋的高跟木底極為堅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無損,還可再用。高底旗鞋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老年婦女的旗鞋,多以平木為底,稱“平底鞋”,其前端著地處稍削,以便行走。現在都已不穿了。
隨著年齡增長,鞋底高底也逐漸降低,一般老年或勞動婦女,多穿稍矮一點的或平底鞋。
這旗鞋究竟是怎樣起源的呢?一種說法認為,過去滿族婦女經常上山採集野果、蘑菇等,為防蟲蛇叮咬,便在鞋底綁縛木塊,後來製做的日益精巧,發展成了高底鞋。
另外還有一種傳說,說是滿族的先民為了渡過一片泥塘,奪回被敵人佔領的城池,便學著白鶴的樣子,在鞋上綁上了高高的樹杈子,終於取得了勝利,達到了報仇雪恨、發展壯大的目的。
人們為了不忘那些苦難的日子,紀念高腳木鞋的功勞,婦女們便穿上了這種鞋,並世代相傳,越做越精緻美觀,成了後來這種樣子。總結歸納以後,得出以下三點結論:
認為滿族婦女愛穿旗袍,置高底,可使旗袍不拖地,又不暴露雙腳。
認為滿族婦女,為了增其身高,表現女性的婀娜多姿、故置高底。
滿族婦女上山勞動為防蚊叮,同時免使鞋底遭泥溼。故習慣在鞋底部附木塊,後發展為花盆底鞋。
接下來,歐陽馨語可有一項非常艱鉅又重大的任務要學了,那就是學穿滿人的“花盆底”鞋。到了這一刻,歐陽馨語的心裡不覺感到無比的委屈。莫明其妙,沒事幹嘛要穿越到這個愛臭美,喜歡穿高跟鞋變態的朝代?要是能回到現代該多好?雖然媽媽的嘮叨讓人討厭,但是最起碼卻沒有這麼那麼多的不成文的規矩呀!
突然,好想念爸爸媽媽,好想念自己的家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現代?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到爸爸媽媽溫暖的懷抱?或許,這一輩子都回不去了!想到這裡,歐陽馨語忍不住傷心地嚎啕大哭起來。
“小姐,你這是怎麼了?怎麼突然又哭起來
《一代風流女寨主柳如風》 018 穿越之花盆底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