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頁)
桃桃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充滿新思想的信去作自我推銷。自薦信開頭寫道:“上書自薦,或有笑為愚憨徒勞者,然在歐美則屬尋常,先生為新青年,且留蘇甚久,對此當不引為怪也。”
黃文耀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並沒有寄多大希望。他沒有想到,半個月左右居然得到蔣專員的親筆回信:“文耀先生:來信流露宏偉之志願與苦幹之精神。讀之使人快慰!畢業後請即來贛南服務為盼。蔣經國”黃文耀自薦成功,自是萬分高興。
1941年秋,他拿著蔣專員的回信離開桂林,經衡陽、韶關到贛州報到。當時,他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當他走近贛州公署的大門時,抬頭一看,只見專暑兼縣政府的大門,敞開明亮,裡面綠樹成蔭,整潔安靜,沒有舊衙門拒人千里之外的氣息,忐忑的心情才平靜下來。他沿著正中的通道前行,兩旁各有長方形石碑一塊,一邊刻著“抬起頭來”,另一邊刻著“挺起胸來”。看了很舒服,很合他的脾氣。傳達員把他引到蔣專員的辦公室外邊休息了一會,蔣的副官請他進去。
這位剛畢業的大學生見到的蔣專員很熱情,笑口常開,說話也隨便。黃文耀邊談邊注意周圍的陳設,除了一張大辦公桌和椅子外,其餘就是客人坐的木椅和茶几。辦公桌上有兩件特別的東西:一個是瓷像,上面寫著“我母之像,經國泣書”,在玻璃板下壓著一張信紙,上面寫著兩個大字“爭氣”。客人的坐椅旁邊,則陳列著一個大炸彈,茶几上放著一個骷髏頭。此外還有一個書櫥,裡面大多是俄文書籍,有兩本中譯本,一本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另一本是《社會發展史》。這些給黃文耀留下“進步”和“愛國”兩個突出印象。
會談最後轉入正題,蔣專員說:“你的文章寫得很好,我準備派你去新贛南出版社寫文章。”
黃文耀居然“不服從分配”,說:“我剛剛離開大學,不想馬上從事寫作,希望能參加一些實際工作,取得經驗之後才去。”
興新事,行新政,用新人(4)
蔣專員並沒有不悅,而是客氣地說:“好的,待我考慮一下,你先到秘書室領一個證章。”
黃文耀領到證章後一看,和他平日見到的機關證章完全不同,正面有四個圈,據說是代表第四行政區,中間有“公僕”兩個紅字。機關的全銜卻刻在背面。這又使他有一個新的感覺,要時刻不忘記自己不是“官”而是“公僕”。
黃文耀在專署工作不久,蔣專員又找他談話,說:“我準備派你到鄉鎮去工作,凡做事要從基層做起,基礎才穩固。”
黃文耀做了贛州鎮的鎮長,後來做了專署的科長,成了蔣專員的一個得力幹部。
求才用人不拘一格(1)
劉雲培是贛南信豐縣城的平民,靠擺攤子、刻圖章和裱字畫維持全家數口人的生活。他生有一個兒子名叫劉均祿,自幼天資聰慧,學習勤奮,在校成績年年名列前茅,是棵有前程的青年苗子。可惜他家太窮,小學畢業後就上不起中學了,在家閒呆遊逛得要荒了。
1940年8月的一天,嘉定鎮鎮長劉耀清陪同蔣專員在街上巡視,劉均祿也在街上閒逛,與蔣專員擦身而過。劉鎮長偶有所悟對小蔣說:“剛才碰見的那孩子真可惜,人很聰明,從小學一年級起直到畢業都考第一名。現在畢了業,可家裡很窮,上不起中學,只得在街上閒逛。”
蔣專員回頭看看,見他果然長得一表人才,點頭嘆惜道:“是可惜呀!”
他回到縣府聊天時談及此事,田賦科長劉厚齋、司法官劉篤周等都說這是實情。喜歡多嘴的劉篤周問:“專員,你愛惜人才出了名,像這樣的孩子有無培養的機會呢?”
蔣專員沉思了片刻說:“你明天叫他來見我。”
翌日,劉篤周領劉均祿謁見蔣專員。劉均祿在專員面前態度恭敬,彬彬有禮,博得小蔣幾分歡喜,便問:“你叫什麼名字?今年幾歲了?小學畢了業嗎?成績怎樣?願不願意跟我到贛州去讀書?”
劉均祿挺會說話,據實一一回答,並帶著懇求的語氣說:“若蒙專員栽培能再去讀書,我將終生不忘這再造大恩,願永遠為蔣專員效勞,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蔣專員笑笑說:“好吧!你回去和父母商量一下,作好準備,明天上午到這裡來和我一道乘車去贛州。”
第二天,劉雲培夫婦送均祿到縣府,見了蔣專員如見了救世主,千恩萬謝。到了贛州,小蔣叫衛士帶劉均祿免試入省贛中,後轉虎崗的正氣中學就讀,按月撥給他膳宿學雜費。
從此劉均祿更發憤學習
《蔣經國密碼》 第5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