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頁)
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在這個時候,徐宗駿在鎮上結識了當地豪紳之子李主一。李主一也是個知識分於,與徐宗駿情趣相投。不久,徐宗駿才知道,李主一是中共黨員。在李主一的介紹下,徐宗駿在一九二六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而姚文元的父親姚篷子則在潘漢年介紹下,在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徐、姚的父親的經歷,也是那麼的相近。
經李主一提議,藉助於徐宗駿在當地的影響,於一九二七年在奉城創辦了私立曙光中學,徐宗駿出任校長。學校裡來了兩位湖南口音的老師,皆姓劉,人稱“大劉”、“小劉”。大劉名叫劉德超,又名劉柄;小劉則是大劉的堂弟,名叫劉先齊。
在今日中國,劉先齊這名字,幾乎無人知道。這個當年的“小劉”,後來變成了“劉曉”——把“小劉”顛倒了一下。劉曉是中共著名人士之一,一九三一年任中共江蘇省委秘書長,一九四二年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解放後,出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外交部副部長。
徐宗駿手下,除了“大劉”、“小劉”之外,還有李白英、王厚生、姜兆林、姜輝林、範純、範志超、張模、周務農等進步教師,其中大都是中共黨員。曙光中學成立了中共黨支部。後來,這個黨支部擴大為淞浦特委,負責人之一便是劉曉。
李主一則出任曙光中學校董。
曙光中學成了“共產黨老窩”,這訊息傳入奉賢縣縣長的耳朵。
一九二八年四月,趁學校放春假之際,國民黨縣政府逮捕了李主一,查封了曙光中學。
一九二八年四月七日,上海《申報》第三版刊登了徐宗駿的“自首申白”。
不久,李主一被國民黨槍決,為革命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徐宗駿逃往上海,起初在一所中學任教,後來到上海交通大學化學系擔任教師。
從此,他埋頭業務,脫離了共產黨。這一段經歷,又大致與姚篷子類似,但徐宗駿沒有像姚蓬子那樣成為叛徒,為人也比姚蓬子老實。
一九二八年八月徐宗駿與戴秋楠(前妻)結婚。一九三三年,戴秋楠生下一子,取名徐景賢。
徐景賢小學畢業後,正值父親在上海南洋模範中學兼任化學教師,他考入了這所在上海赫赫有名的老牌中學。父親的政治生涯,畢竟給了他以影響。在中學裡,他接近了中共地下黨支部……
解放後,頭腦靈活、筆頭又快的徐景賢,成了中共華東局宣傳處的一名幹事。
寫寫總結,起草檔案,替領導擬個發言稿,這些工作鍛鍊了他的政治才幹。
一九五七年,在“反擊右派”的時候,上海《解放日報》上最活躍的是姚文元,而張春橋則用各種各樣的筆名發表文章。這時,也冒出幾篇署名“徐景賢”的文章,向“右派分子”發射幾發炮彈。
此後,徐景賢寫了一些報告文學。他的父親是“老交大”,在交通大學當了二十來年化學教師。這使徐景賢熟悉交大,瞭解交大。他以交大學生運動的領袖人物穆漢祥的事蹟為題材(迄今,上海交大校園裡,仍屹立著穆漢祥紀念碑),寫了人物傳記《穆漢祥》,連載於《中國青年》雜誌。
他寫起雜文、政論、影評來了。他的發跡跟姚文元一樣,關鍵的一步棋,是被張春橋看中,調入上海市委寫作班子。從此,他可以不斷地從張春橋那裡,聽到何慶施的聲音。他關心政治,勝於關心文學。他花大量的功夫,用來揣摩、猜度柯慶施的腦子裡在想些什麼。
作家的名聲是與作品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徐景賢很想成為一個作家,無奈,他在報上所發表的雜七雜八的文章,很難算得上是正兒八經的作品。
機會終於來臨。聽說上海戲劇學院排演了陳耘的話劇《年青的一代》,很不錯,何慶施去看,他也趕緊隨之同去。何慶施正在大力提倡“寫十三年”,《年青的一代》正合他的心意。於是,柯慶施派人,幫助提高這出戏的質量,以求在全國打響,樹為“寫十三年”的“樣板”。柯慶施派誰去呢?派的便是市委寫作班支部書記徐景賢。
徐景賢在“提高”的過程中,參加了創作,成了作者之一。於是,隨著《年青的一代》在一九六四年三月成為文化部的獲獎優秀話劇,隨著話劇搬上銀幕,徐景賢名聲大振。
一九六五年,作家出版社上海編輯所出版了徐景賢的書《生命似火》。他興高采烈地在樣書上題字,廣贈文友。
就在這個時候,姚文元不聲不響地在那裡寫《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
那篇大塊文章突然在《文匯報》上冒出,曾
《張春橋傳》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