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6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9 文學的趨勢,1895—1927 年

中國和日本的學者已廣泛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史。個別作家作品的彙編、

總目錄、選集,以及研究著作和概述很多,不難見到(見趙家璧、張靜廬、

王瑤、王哲甫、李何林和劉綬松的書目)。不過仍需進行大量研究,尤其需

要重新考慮,因為大多數可以見到的次要文獻,尤其是中國學者撰寫的,缺

乏深入的、創造性的分析。對這個論題的一般看法,就其注意表面的思想而

沒有很嚴密的辯證分析這一意義上說,是左派的和樸素馬克思主義的。毛主

義的準則,如在著名的 1942 年延安講話中系統地表達的,左右了 1949 到 1979

年的中國文學學識。在其後的思想“解凍”中,它巧妙地受到了懷疑。

西方關於現代中國文學的學識在其掌握、出版第一手資料方面,更不用

提翻譯,落後於中國和日本。最有用的最新指南,尤其是對沒有入門的讀者

來說,是唐納德?吉林和李允真(音)編的《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翻譯書目,

1918—1942 年》。《現代中國文學通訊》的仔細觀察認為,這個領域是一門

正在迅速發展的學科。

直到大約 10 年以前,西方學識是由歐洲學者,特別是由已故雅羅斯拉

夫?普魯舍克教授領導的以布拉格為中心的學者領先(見其所著《抒情詩與

敘事詩:現代中國文學研究》,李歐梵編,1980 年)。在美國,第一部重要

的學術著作是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最初於 1961 年出版,現在已出

修訂第 3 版。劉紹明編輯並由夏志清寫了新序的中譯本,1979 年在臺北和香

港出版。儘管這部書有政治偏見,仍然引起人們的興趣。

西方的大多數著作和夏志清的全面論述不同,限於研究個別的作家。著

名的五四作家中,有研究他們的著作出版的包括郭沫若(戴維?羅伊著)、

徐志摩(西里爾?伯奇著)、郁達夫(安娜?多列扎洛娃著)、茅盾(瑪麗

安?加利克著)、丁玲(梅儀慈著)、周作人(戴維?波拉德著、歐內斯特?沃

爾夫著)、巴金(奧爾加?蘭著)、老舍(蘭比爾?沃赫拉著),當然還有

魯迅(黃松康〔音〕著、伯塔?克雷布索娃著、威廉?萊爾著和哈里特?米

爾斯著)。有幾部重要的學位論文等待出版,其中有:蓋洛德?梁(音)論

徐志摩(倫敦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邁克爾?伊根(多倫多大學)和弗蘭

克?凱利論葉聖陶(芝加哥大學)。史敬思的概述利用了這些和其他有關魯

迅、瞿秋白、徐志摩和丁玲的資料,見其所著《天安門:中國人及其革命,

1895—1980 年》。最有用的西方新老學者的著作的例子見於默爾?戈德曼編

的《五四時代的中國現代文學》,這部書包括了 1974 年夏哈佛會議和討論會

所產生的傳記和文學研究著作。對西方關於中國文學的學識的中肯評價見邁

克爾?戈茨的《西方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發展:批評性回顧》,載《現代中

國》,2.3(1976 年 7 月)。

傳統上認為 1917 年的文學革命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一些領袖人

物,尤其是胡適所促成的一種不真實的說法。新近的研究把它的起源追溯到

了晚清。不過,晚清開端的重要性不能過分強調,五四文學無疑有許多真正

“新”的特點。

對晚清時期最有學識而孜孜不倦的學者,仍是已故的阿英(錢杏邨),

他的許多彙編(尤其是《晚清文學叢鈔》)和概述(《晚清小說史》、《晚

清文藝報刊述略》),對所有這個課題的學者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除了阿

英,中國和西方的學者在最近以前一般都忽略了這個時期。米列娜?多列扎

洛娃教授編的討論會文集《19、20 世紀之交的中國小說》,包括對許多晚清

小說的詳盡分析。這些論文一般探討文學,但這一時期為有興趣研究現代中

國民眾

《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上)》 第12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