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行。1917 年,同時成立了兩個政府,一個在北京,另一個在廣東,都聲稱要
執行臨時約法,並且都在制訂憲法草案。最後,原來的那個(或稱“舊”)
國會於 1922 年再度召開,它產生了 1923 年 10 月 10 日的“曹錕憲法”(因
由曹錕總統頒佈而得名)。1924 年的一次政變將曹錕趕下臺後,一份臨時文
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制》取代了那份憲法,同時召集憲法起草委員會再作
努力。1927—1928 年張作霖政權為自己準備了一份替代憲法的檔案,
表 37
民國初期國家級的立法組織
名稱
日期
註釋
各省都督府 1911 年 11 月 30 日—
代表聯合會 1912 年 1 月 28 日
臨時參議院 1912 年 1 月 28 日—
1913 年 4 月 8 日
先在武昌,後在南京召開,都督的代表們
為組建新共和國採取的第一個步驟。
在南京召開,遷到北京。制訂《臨時約法》。
第一屆(舊) 1913 年 4 月 8 日— 11 月 13 日 袁世凱驅逐國民黨議員後解散。
國 會 第 一 次
會議
政治會議
1913 年 12 月 15 日— 1914 年 3
月 18 日
袁世凱為取代國會而召集。開始時稱政治會議。
約法會議
1914 年 3 月 18 日— 6 月 5 日 袁世凱召集以起草新約法。
參政院
1914 年 5 月 26 日— 1916 年 6
月 29 日
在新約法指導下,暫時行使立法職能。
第一屆國會 1916 年 8 月 1 日—
第二次會議 1917 年 6 月 12 日
第一屆國會 1917 年 8 月 25 日—
“非常會議” 1922 年 6 月 16 日
臨時參議院 1917 年 11 月 10 日—
1918 年 8 月 12 日
袁世凱死後舊國會恢復;張勳復辟過程中解散。
為抗議選舉新國會的計劃,許多舊國會議員在
廣州重新開會。這一會議以後移在昆明和重慶
召開。
段祺瑞為制訂新國會法而召開。
安福國會
1918 年 8 月 12 日— 1920 年 8
月 30 日
直隸-安福戰爭後解散。
“新新”國會 ( 1921 年夏)
第一屆國會 1922 年 8 月 1 日—
第三次會議 1924 年 11 月 24 日
根據徐世昌的命令, 11 個省舉行眾議院選舉,
但其他各省未選舉,此屆國會從未召開。
恢復舊國會 1917 年的體制,排除 1919 年選入
“非常會議”的新議員。
善後會議
1925 年 2 月 1 日— 4 月 21 日 段祺執政府為解決懸而未決的國內問題而召
開。
臨時參政院 1925 年 7 月 30 日— 1926 年 4
月 20 日
臨時立法機構,在一次政變中解散。
國 憲 起 草 委
員會
1925 年 8 月 3 日— 12 月 12 日 制訂一份新憲法草案,從未生效。
資料來源:劉壽林:《辛亥以後十七年職官年表》,第 486—487;內森:
《北京 1928 至 1923 年的政治鬥爭》,第 183 頁。
名為《中華民國軍政府組織令》。
在北京政府行將垮臺時,它曾宣稱自己是正統的,即使在一個越來越受
到混戰的軍閥們控制的國家裡,正統性也使它佔有重要地位。直到 1
《劍橋中國史:中華民國史(上)》 第4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