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天倫之樂表象下可能埋藏的隱患(1)

炘煬幼年時期,面臨的是這麼一個家庭環境:

一、 主要是由父母陪隨,沒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的經歷。

二、 家境條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薪族,只能根據普通家庭的現有條件養育孩子。在有限的條件裡,要給孩子富足感,光明感,讓他走好人生第一程。

三、 “世上只有爸爸好”——我這個說法絕沒有擠兌張炘煬媽媽的意思,他媽媽比我事業有成。我所在的工廠效益不好,費了些心思,才調到街道辦事處。基本上是個閒職。我個人發展也沒有“更上一層樓”的雄心了,再加上單位領導也比較開明,支援我教育孩子。在各方面協調好關係的情況下,也在我自己的努力下,我做出了在我中年以後最重要的選擇。盡我能力和精力,用家庭輔助教育的方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為國家社會間接地做一點貢獻。

張炘煬童年成長面臨的格局,可以說是非常單純的。現在的小孩大多都有老人帶養的經歷,張炘煬沒有這個經歷,他的童年少了一些豐富的色調。但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缺乏老人帶養,可能會避免一些不好的因素。避免了老人過分的溺愛,少了一些多頭教育的摩擦和衝突。老人容易用經驗代替科學,很多經驗是過時的。老人帶養孩子,省去了父母親的一些負擔,但也容易滋養父母推諉責任的心理,臨到自己面對孩子時,不容易進入角色。專家們還指出了老人帶孩子的另一個侷限,老人“喜靜懶動”的特點,和孩子活潑愛動的天性是矛盾的,一味依賴老人帶孩子,孩子往往容易養成內向、不愛活動的習慣和生活方式,我認為也是有道理的。

炘煬當初沒有被老人帶過,並不是我們兩口子刻意排斥老人才這麼辦的,主要是沒有這個條件,我也不想對這一點進行拔高總結。現在的年輕夫妻大多數都有讓老人帶孩子的條件,這對孩子的童年環境也是一種調劑,但只能是一種調劑而已。絕不能把老人帶孩子作為推卸責任的途徑。

什麼時候才是兩口子養育孩子的最佳年齡段?這裡提供我的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三十養育是福,三十奔四(是)大福,

養兒別趕浪尖, 早婚早育樂癲。

上虧父母精力,下虧關愛撫育,

只顧逍遙玩樂,半哄半推得過。

爺奶腿腳不便,滿腦陳舊經驗,

孩子渾然不覺,吃睡之外無學。

爺奶喜歡靜圖閒,兒孫膝下犯懶,

表面天倫至樂,實際埋下隱患。

啟智後年再說,開發更是扯淡。

偶而出門轉轉,陽光雨露少沾。

更有一般害處:父母矯正已晚,

多少驕橫子女,緣自爺奶寵慣,

亡羊補牢干涉,三代衝突難免,

家庭不再和諧,內心各懷埋怨。

養兒本是延福,放任卻成煩端。

我這個感觸,也不是無由而發的,兒女由老人帶養,可以說是咱們國家家庭中一個普遍景觀。年輕的夫婦,不管是家境校好的,還是家境比較困難的,大多數都有讓老輩人帶育孩子的條件。有些年輕人剛剛結婚,連自己養自己的錢都沒有攢足,就匆匆地懷上孩子,一點也不帶犯愁的,因為有底氣呀。老人催:“要一個呀,要一個吧,生下來你們就甭管了,我們幫帶著!”這邊小兩口就想:早晚也是要,趕早不趕晚吧。

依我看,可能事情壞就壞在這個“早晚也是要”的思路上,早晚也是要,這不假;現在的年輕一輩有福,特別是城市裡的年輕夫婦,多半都能依靠老一輩。這是一個好的條件,但是既使有了這樣的條件,我也不主張二十多歲的新婚年輕人匆匆忙忙要孩子,因為作為父母的自我教育的過程沒有完成,這個時候為了要孩子而要孩子是極其輕率的。

有的年輕夫婦,把養孩子當成一件順其自然的事,傳宗接代;構建家庭;自古以來就是如此。順其自然聽上去好像也沒什麼錯,可是你要把這個“順其自然”理解成你不費什麼努力就自然會成為合格的父母;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個相聲叫《考爸爸》,很多人聽了都哈哈樂;都在笑話裡面那個自以為是的爸爸;那個爸爸抱著兒子教他識字:兒子啊,這一橫念“一”,加上一撇一捺,就唸“大”,撇下面加那麼一點就唸“太”上面再加一橫……那就沒法念啦……這一類本事,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具備,可依我看,這一類人能算得上是“原始”的父親,是經不起實

《神奇的學習:10歲大學生張炘煬培養紀實(選載)》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