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堪設想。而防患於未然的關鍵人物應該是三軍統帥.這或許也是司馬氏將個例選擇在劉邦,而不是劍指臣屬和將士的重要原因。

一般文史學者常選擇士卒違法(如發生搶掠姦淫劣行)後被統帥嚴厲處理的手法,來記述渲染此類事件。太史公則高瞻遠矚,他在這裡正是借阿房宮事件,向後世昭示其中令任何開國帝王都務必警醒的道理。

作為領袖人物,劉邦在金錢美女面前猶豫了,然而還有人頭腦清醒,他就是與劉邦同起“豐沛”的大將軍樊噲。關鍵時刻,他站出來義正辭嚴地勸“沛公出舍”。

噲諫曰:“沛公欲有天下邪?將欲為富家翁邪?”沛公曰:“吾欲有天下。”噲曰:“今臣從入秦宮,所觀宮室、帷帳、珠玉、重寶、鐘鼓之飾,奇物不可勝極,入其後宮,美人婦女以千數,此皆秦所以亡天下也。願沛公急還霸上,無留宮中。”

——見《留侯世家》,《集解》引徐廣所見別本

張良亦語重心長地相勸。

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願沛公聽樊噲言 ”。沛公乃還軍霸上。

——見《留侯世家》

劉邦頓時醒悟,迅速率大軍撤離秦宮這一是非之地,充分展現了自己“能謀善聽”的長處。回到駐紮在壩上的軍營後,立即與文武百官進行治理關中的謀劃。推出他進入關中的多項愛民護民併成為他勝利之本的重大政治主張,即上述被歷代人民傳為佳話,並被打天下者沿用推崇的“約法三章”等法規。就這樣,漢軍離開阿房宮後,便從此走向了勝利。

表面上看,劉邦似乎還不如樊噲明白,其實若果真如此,劉邦大軍何以能被反秦義軍的共同領袖——義帝懷王及老臣視為“仁義之師”。沛公再蠢拙也不會笨到連這點道理也悟不出來。且看接下來太史公對項羽大軍的描述:

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見《項羽本紀》

在項羽採取極端殘忍手段處死秦朝降王子嬰,縱兵誅殺無辜百姓,瘋狂掠奪珠寶美女,恣意焚燒宮室官府之後,項軍在咸陽附近的新安城南,又殘酷地坑殺了放下武器的秦朝投降將士二十餘萬人。毫無疑問,項羽大軍這愚蠻無知的一搶一燒一殺的做法,便自此為楚霸王畫上了必然滅亡的句號。

司馬遷不厭其煩,嘔心瀝血地採取如此鮮明的對比手法,展示楚漢相爭於咸陽的這段殘酷歷史,觀點傾向本來十分明確,是非功過也非常清楚。誠如他在《太史公自敘》評論曰:“子羽暴虐,漢行功德。”後世學者亦多有評論。宋代學者錢時便十分感慨地指出: txt小說上傳分享

二、再評易中天先生之“劉邦崛起之謎”(6)

項羽可君乎?曰:“殘暴忍人也,屠城坑卒,如斃狐鼠,安能為君!可臣乎?曰:從卿子冠軍(宋義),則斬卿子冠軍(見《項羽本紀》);事義帝,則殺義帝,安能為臣!”“……沛公入關,秦民大喜,而漢氏四百年之祚(帝位)卒定於此日有以也。”

——見《兩漢筆記》卷一

元代學者戈直認為漢高祖劉邦在諸多方面優於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他說:

周武、漢高創業者也,……(唐)太宗英武,將略優於漢高,至於知人判事,不及漢高遠也!(《貞觀政要·君道第一及任賢第三·按語》)

對於沛公大軍入咸陽“欲止宮休舍”事件,戈直進而在《貞觀政要·仁惻第二十·按語》中評述曰:

昔漢祖入秦宮室,能無所幸,識者知其智不在小,奄奠區宇(經略天下事),規摹宏遠矣,非唐祖所及也。(唐)太宗其庶幾乎(只是差不多接近罷了)?

所以,我們認為《高祖本紀》之“欲止宮休舍”一句五字,即便是司馬遷確實是在說義軍進入阿房宮後,劉邦等曾經被滿宮眼花繚亂的珍寶、美姬吸引,不願離去,其用意恐怕也不是在責備劉邦好色。

應該看到,此處此時,司馬遷更是懷著對劉邦君臣由衷敬重的心情,來探索楚敗漢勝之歷史原因的。太史公為後世留下如此讓人敬慕的統帥明白、將相忠貞、君臣一心的佳話,使人們都可從中感悟樸實的國家興亡的道理,應當是其《史記》之偉大深遠歷史意義和不朽功績之所在。

令人不解的是,易中天先生卻並沒有公正客觀地向學生和聽眾講述劉邦大軍進駐咸陽及阿房宮之事

《草根皇帝:布衣劉邦》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