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兩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蠻族勾搭連環,好說不好聽,說不定還會遺臭萬年。

怎麼辦呢?實惠是絕不能丟的,名聲也得要,教皇苦苦思索著這個問題,得想個辦法啊。

在古代,不管是和尚、道士,還是阿訇、修道士,都屬於知識分子,搞宗法研究的就是有學問。教皇和一班手下經過認真研究,終於找到一條理論聯絡實惠的解決辦法。

在教皇的神來之筆下,一份歐洲歷史上的著名檔案就這樣誕生了。檔案中謊稱,早在公元4世紀,著名的君士坦丁大帝就把現在西羅馬帝國的疆域獻給教皇統治,自己則搬家到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大帝還親自寫了這份檔案交給教皇作為證明。

這份檔案就是所謂的《君士坦丁獻土》檔案。

教皇可以安心了,他的領土從此披上了一件光彩奪目的外衣,而這層畫皮下掩蓋的卻是教皇虛偽的本性和貪得無厭的雙眼。

《君士坦丁獻土》檔案是歷代羅馬教皇用來維繫其“正統性和神聖性”統治最重要的文獻依據。在中世紀的千年歷史中,任何對這份臭名昭著的文書的質疑都將受到最殘酷的懲罰。儘管如此,對它的質疑卻從來沒有停止過。也正是這份檔案最終揭穿了教皇醜陋骯髒的嘴臉,成了為其挖掘墳墓的鐵鍬。

教皇的掘墓人出現在15世紀,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出了一位著名人物,他叫瓦拉。這位精通古代語言、善於參閱文獻的歷史學家把4世紀和8世紀拉丁文的詞彙和語法進行了反覆比對,他發現《君士坦丁獻土》檔案是用8世紀的拉丁文寫成的。

問題出來了,君士坦丁大帝是4世紀的君主,他怎麼可能用四百多年以後的詞彙和語法書寫這份檔案呢?除非他鑽過時空隧道。

這個延續了七百多年的謊言徹底被戳穿,*布徹底被揭開,教皇*裸地站在世人面前。教皇“神聖統治”的依據是偽造的,他們統治的正統性和權威性自然就是假的,絕不是他們所宣揚的什麼至高無上。

自15世紀起,教皇在歐洲的神權統治土崩瓦解,這群小丑終於嚐到自己種下的惡果。

【采邑制】

采邑制是歐洲封建時代,特別是中世紀早期在西歐實行的一種土地所有制。

采邑制的雛形在克洛維時期就已經出現,它由鐵錘查理正式頒令實施,這種制度改變了墨洛溫王朝土地無條件分贈的制度。它將土地及依附於土地的農民一起作為采邑封給有功之人,作為條件,那些接受采邑的人必須服騎兵役。

采邑可以終身享用,但不能世襲。也就是說,采邑只有那些有功勞的人才有資格支配,他死後便重新收為國有。

矮子丕平時期,大部分土地被當作采邑封給臣子,其子查理曼也透過這種方式把佔領的土地作為獎賞封給有功將領。

英國建立以後,從征服者威廉開始實行采邑制,規定每個采邑供養一名騎士,該騎士為國王服兵役,隨時聽調。

後來,國王以下的大領主也紛紛效仿,將自己的領土作為采邑封給部下,這些部下又把自己的那份作為采邑封給自己的部下,這樣一種土地分封方式把領主與部下緊密的聯絡在一起。

領主有保護部下土地的責任,部下也有為領主服兵役的義務。

采邑制的實行極大調動了軍隊的積極性,提高了國家的戰鬥力,封建等級制度由此逐漸產生出來,爵位也應運而生:

國王 … 公爵 … 侯爵 … 伯爵 … 子爵 … 男爵 … 騎士

領主在自己的采邑內擁有完全的軍事、司法、行政和財政權,被稱為“特恩權”。9世紀以後,采邑逐漸變成了世襲領地。

到了11世紀,采邑制才基本退出歐洲的歷史舞臺。

15 聖像!內戰的導火線

15 聖像!內戰的導火線

7世紀末至8世紀初,拜占庭是一個病入膏肓的人,*人像麻風病一樣無情地扭曲著他的皮肉,東正教會則像惡性腫瘤一樣肆無忌憚地腐蝕著他的內臟。

如果再不動手術,這個病人將在內外夾擊下永世長辭。

幸好上帝賜下了利奧三世。

【病根所在】

利奧三世是個偉大君主,“第二次君士坦丁堡之圍”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天賦,他的偉大不僅僅體現在軍事方面,更體現在政治改革方面。

大敗*人以後,利奧三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像2007年的中國股市,狂飆直上,紅透全國。

毫無疑問,利奧三世的政

《中世紀千年史話》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