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 (第1/4頁)
擊水三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芍惺榧唷⒘睢笆滴帳亂�鼻榭觥S鯰脅徊饈滷洌�惺榧唷⒘羆純刪徒�僮萜浼洌��健岸細畛��薄1臼榍霸謔鏊擋茴A偎撈粞「ㄕ�蟪際保�嚴晗嘎奐爸惺榧嗔醴偶爸惺榱釧鎰蝕又信偶費嗤醪苡疃�旗輩芩�⑺韭碥玻�災履鴣傷韭硎獻ㄎ赫�鬧卮蟊渚鄭�鬩運得髦惺榧唷⒘釗ㄊ頻鬧巳取4舜ψ暈抻乖儺兇甘觥�
中書監、令下,設有中書侍郎,簡稱中書郎。曹睿時,詔舉中書郎,時吏部尚書為盧毓。曹睿因言:“得其人與否,在盧生耳。”說明皇帝對挑選中書郎相當重視。司馬昭當權時,張華“遷長史,兼中書郎。朝議表奏,多見施用,遂即真”。司馬炎在位時,荀勖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後守尚書令,甚罔罔悵悵。或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皇池,諸君何賀我邪!”從荀勖這種因離開中書而悵惘的情況看,可知尚書檯的重要權力已被中書省所奪。
下面再談談與尚書令、司隸校尉號稱“三獨坐”的御史中丞。西漢初,御史大夫有兩丞,一曰御史丞,一曰中丞(也叫御史中執法),中丞在殿中蘭臺掌圖籍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即在殿中察舉非法,中丞之名亦由此來)。西漢末,御史大夫轉為大司空,而中丞出外為御史臺率(實即執行舊御史大夫職權)。東漢及曹魏均如此,魏黃初中,一度將御史中丞改稱“宮正”。旋複稱中丞。史言魏以鮑勳為宮正,“百僚嚴憚,罔不肅然”。說明認真執行舉劾任務的宮正或中丞,還是為眾臣畏懼的。陳群、崔林等均曾任御史中丞。中丞與司隸校尉都是糾察官。
御史中丞和尚書一樣,雖出自少府,權力大於少府,蓋因專制皇帝為了控制群臣,常以小臣監視和舉劾大臣,如州刺史秩位雖低於二千石,但領導二千石,而為一州之長,即其明例。
次於中丞的有治書侍御史,掌律令。衛凱、陳群等曾為之。又有治書執法,掌奏劾。高柔、鮑勳等曾為之。鮑勳早時因執法忠直,得罪了曹丕,丕銜恨在心,終置之於死地,專制皇帝之製法不遵,類多如此。
曹魏時,隨著君主專制的加強,監察官的作用日益衰退。一次當大會,殿中御史(侍御史)簪白筆側陛而坐,明帝問此何官主何事?辛毗曰:“此謂御史,舊時簪筆以奏不法,何當如今者,直備位,但毦筆耳!”,說明監察官是趨於沒落了。
一、州官
司隸校尉漢武帝時置,因負責督率京城徒隸,從事查捕奸邪和罪犯,故稱司隸校尉。簡稱司隸。司隸轄地稱司州。曹魏司州下轄河南、河內、河東、弘農、平陽五郡。司隸不只負責糾察貴戚、百官及近郡犯法者,且有直接保衛皇帝及曹操自身的重任。故曹操至洛陽迎獻帝時,先自兼司隸校尉。操為經略關中,用鍾繇為司隸,先治弘農,後治洛陽。由於鍾繇措置有方,關中諸將馬騰、韓遂“各遣子入侍”。正始初,徐邈為司隸,“百官敬憚之”。曹爽與司馬懿爭權時,以其親信畢軌為司隸。畢軌與曹爽同時被殺。劉備在蜀稱帝,以張飛為司隸校尉。飛死,丞相諸葛亮自領司隸校尉。凡此,均說明司隸校尉職位的重要性。《後漢書·百官志》注引蔡質《漢儀》言司隸校尉:
職在典京師,外部諸郡,無所不糾,封侯、外戚、三公以下,無尊卑。入宮,開中道,稱使者。每會,後到先去。
司隸校尉的主要官屬有:都官從事(主察舉百官犯法者)、功曹(即治中,主州選署及眾事);別駕從事(當司隸行部,擔任奉引,錄眾事);諸曹從事及主簿等。
刺史和州牧魏共有十三個州,其中之一為司州,其他十二個州為兗、豫、青、冀、幽、並、雍、涼、秦、徐、荊、揚。揚州僅有淮南、廬江二郡。州的長吏為刺史或州牧。州牧的秩位高於刺史,職權相同,皆掌監察郡國守相及地方豪強。隨著東漢政權的崩潰,刺史的職權也由監察擴大到軍、政財賦各個方面。及董卓之亂髮生,各州郡外託勤王之名,內行割據之實。於是紛紛攘攘,互相吞滅。曹操時,丞相主簿司馬朗以為天下土崩,乃由於“郡國無蒐狩習戰之備”,於是施行州郡並領兵,以外備夷敵,內威不軌。故陳壽於《三國志》卷15《劉司馬梁張溫賈傳》稱“刺史總統諸郡賦政於外,非若曩時司察之而已。”
州的屬吏,以別駕和治中為最重要。別駕與刺史行部,別乘傳車,故稱別駕。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劉璋手下別駕張松與軍議校尉法正謀引劉備入蜀,以取代劉璋。法正到荊州給劉備獻策說:“張松州之股肱,響應於內,以取益州,猶反掌也”。《資治通鑑》胡注云:“別駕,州之上佐,故曰股肱”。
《三國史》 第4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