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揮釁淥��
高原花草,順天應時,它們的共同體徵是葉小花大身子短,加上禦寒般的一層毛絨,卻也是一種難得一見的“適者生存”。不過山花野草以它們堅強的韌性,又激勵我們收拾昨日的疲憊,繼續前行。
藏語說羌塘,意思是一片平坦的土地。但尕爾曲羌塘實際上卻是一層凍土,在冰天雪地裡,它是堅硬的陸地,而在這百花怒放的晴朗季節中,冰雪融化之後,它卻是一片陷阱,此刻每一步你都可能陷入泥潭。
陷阱密佈的2千米路,我們的車以時速300米挪動,竟走了6個小時。
反反覆覆的高原反應,步步陷阱的前進之路。走到這裡,我們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2000多年來,人們對長江源頭的探索,進展是如此的緩慢;又為什麼30年前那一回江源的發現,是如此的石破天驚。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集 重上江源(2)
在將近5000米的高海拔,號稱世界第三極、氧含量只有平地一半的青藏高原上,它們就以這裡為家,在這裡飛翔、奔跑、跳躍,在這裡繁衍生息。在我們的面前,它們是強勁的生命;在江源永恆的流動裡頭,我們不過是一群太小太小的過客。
朝陽初升,我們啟程。營地距離目的地各拉丹冬雪山,只有20千米。20千米這個數字本不是什麼阻障,但在雪山唐古拉5000米的高海拔,這20千米,就成為一個“漫長”的概念。
晴朗的天空下,唐古拉山脈以超過20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連成南北50多千米,東西20多千米的雪山群,綿延成一座令人敬畏的龐大身軀。
海拔5800米的雪線之上,積雪終年不化,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固體水庫。長江源頭就躲在主峰各拉丹冬的冰川深處。那裡有七十幾條現代冰川,源源不斷地供給長江水源,更護衛著大江源頭的貞潔。
2004年8月9日,《再說長江》攝製組到達各拉丹冬,海拔6621米。
這一路走來,高大的各拉丹冬挺立在天盡頭。而今,它就在我們的眼前,身影漸漸變得清晰。我們日日夜夜向著它走去。在這高海拔地區行進,我們的一呼一吸都和我們的腳步一樣沉重而艱難。
那天的陽光,照亮了那天的天空;那天的風,吹散了那天的雲;那天的各拉丹冬,給了我們最激動人心的見面禮。我們終於來到了它的面前!
6600米的各拉丹冬,高高屹立在唐古拉山脈之中。各拉丹冬,名字來自藏語,意思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它以俊朗挺拔的高大身軀,被尊為中華兒女的父親山。
雪山腳下,冰岩上的紋路,是億萬年歲月雕鑿出來的年輪,這也是冰川的真實面貌。
十幾千米的岡加曲巴,是各拉丹冬七十幾條現代冰川之中最大的一條,也就是一路陪伴我們而來,給了我們驚喜、也給了我們考驗的尕爾曲河的源頭。因為系出各拉丹冬,於是有人把這些冰川形容是各拉丹冬的兒女。七十幾個兒女姿態萬千,各自延展,各自發育。
水,就在冰川融解的角落,此起彼落地滴著。水滴在一瞬間團聚,而在下一瞬間簇擁成涓涓細流,潺潺流水再凝聚成湍湍的溪澗,爭先恐後地走出冰川,走出了億萬年的沉寂。
挾帶著歲月的塵埃,才走出冰川的流水其實並不清澈。只是當水過石灘,幾經過濾之後,像母親為這些兒女接風洗塵,那流水才洗得一身潔淨。
斑駁的冰磧石是地殼和冰川運動遺留下來的痕跡,它留下了遠古冰川的深刻記憶。如今,一塊小小冰磧石就能映像出冰川萬頃的壯觀氣象,萬里長江也正是從億萬年滄海桑田之中流到了今天。
70多條冰川的融水,匯聚成了大江最初的源流。資料顯示:各拉丹冬冰川貯存的淡水資源,相當於兩條黃河的年流量。此外,仍有26條冰川不斷生長延伸,保障了長江水源不會枯竭。
即使距離雪線已經不遠,雪蓮依舊頑強地把它的根扎進岩石縫裡,它被奉為高原花王,是地球上目前已知的生長海拔最高的植物之一。就在這高海拔上,我們遇見了布尕玉。
布尕玉是一家4口的主人,女兒白瑪則是這門戶裡頭唯一的女人。
布尕玉告訴我們,十幾年前的一天,他們一家人趕牲畜遊牧四方,發現這裡水草豐美,就再也沒有離開。每天清晨,布尕玉家裡都會傳出舂打酥油的聲響。伴著潔白的奶漿,白瑪捧出了酥油茶,滿口茶香帶來了滿身活力,增強肺活量的功效使高寒人家世世代代得以在高寒地區
《再說長江》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