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國美、蘇寧從零開始,不到十年辰光,只有在國美、蘇寧店以及運營商營業廳輻射不到的地方,其它的手機零售店尚得以殘延苟喘,而只要是國美、蘇寧也經銷的手機品牌,其它零售店就別指望能有利潤。
如今決定企業生死成敗的,其實亦並非是這個行業本身的法則!
3。2
起初手機僅郵電局有售,連購機帶入網。
1987年底國內始開通第一個模擬行動電話系統,當時僅一款機型:摩托羅拉3200,俗稱“大哥大”。
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手機統由“中國郵電”獨家採購進口與銷售,直至92年才開啟一條縫,第一批手機販子由此而誕生,它們透過各種途徑從國外輸入更多品牌、型號的手機,但仍只能轉賣給郵電局在營業廳裡銷售。
除手機外,當年各地郵電局還透過各類販子大量購買國外淘汰的交換機等二手移動通訊裝置。
中國郵電負責手機購銷的部門及部分手機販子,逐步演變為國外手機品牌在國內的代理,或稱分銷商、渠道商。
零售業的起步,還要更晚一些,待到許可“帶機入網”時,郵電局周邊開始出現最原始簡陋的通訊市場以及一些當街的“老闆店”、“夫妻店”。通訊市場內的檔口以及路邊那些“老闆店”、“夫妻店”,一般也就一兩節櫃檯,丁點大的面積,雖說其後引進的機型稍多了一些,但一兩節櫃檯已滿可以放得下。
從郵電分離出來的“*”,以及其後再從電信分出來的“*”,卻漸漸地淡離了手機零售很長時間,自有營業廳裡不再擺賣手機。如果有,那也只是一些商販在營業廳裡租賃的櫃檯而已。生意通常相當不錯,但不是一般人租得到。
國內售出的第一臺手機價格為2萬元,入網費6千,剛開始因為不瞭解尚無人問徑,而郵電局之前還沒有相應的定價經驗,無疑是超優惠!
很快購機者就趨之若鶩,但無論進口手機抑或號源在當時都相當緊俏(第一個模擬行動電話系統的容量總共才兩百多門),價格頓時飈升到5萬以上,往往還有價無市,加之一些地方的郵電局收取高昂的選號費,連機帶號賣到幾十萬也很常見。國內一家地方性航空公司花了兩百多萬,買了一臺號碼為88888888的手機,為全球最高價。
第一批吃螃蟹者只要能搞得到手機,轉手就能換成錢,有的是接貨者。倒賣一臺手機的利潤,曾經以萬元為單位計。
那些將生意做到全國的被稱為“全國代理商”或“國包商”,而須得仰仗他人鼻息才能夠分得部分貨源及區域性地區經銷權的就只能做“省包”或“地包”了……
國代從一開始就直接與國外廠商打交道,眼界較為開擴,在業內持續經營的時間最長經銷的範圍最廣,對國內市場狀況最為熟悉,積攢下來的資金雄厚,公司規模日趨龐大(在所有省份基本上都設有分公司,辦事處向地市進一步延伸),經營管理很快就趨於規範化及資訊化,人才發掘的基數大培養起來速度很快。
這一行有個頗為奇特的現象,規模最大的幾家全國代理商(國營的中國郵電器材總公司除外),創業者的年齡其實都不老,思維亦並未遲鈍或僵化,但很快就退居幕後,而由更加年輕不超過四十歲的經理人來掌舵操盤。
雖然整個行業真正的發展時間總計才十餘年,資訊化的應用水平卻要超前其它傳統行業很多。年銷量過千萬臺的國代,每一臺手機(包括試用的工程機、可正常銷售的商品機、開箱損的故障機、售後十五日內的返修機、市場活動藉機……)的出入與流動,都必須要經過總部及分公司多個部門多個相關崗位的監督與稽核,而藉助於網路與軟體,所有審批流程得以在限定時間內完成。
不僅能控制風險(曾有一家國代的下屬倉庫,收到一批不知從何而來的手機,其中的一部分又莫明其妙地被調走且不知去向,面對餘下來價值數百萬元的近千臺手機,企業上下非但沒有任何白撿便宜的喜悅,反而充滿莫明的恐懼——其它各行各業可能也難免會有些如此這般的咄咄怪事),還促進了效率的提高。
另,早在3G發牌之前,就有國代給每一個業務代表配發可安裝J*A小程式的手機充當資料終端,將收集到的零售店相關資料錄入手機,再利用GPRS無線傳輸到中央計算機,嘗試著實時掌控國內每一個合作零售店的進銷存……
國內手機制造業則始終停留在組裝與貼牌生產階段,掌握不了核心技術,自有品牌根本就不可能真正地發展起來!
事實
《不懂行就別買東西--商業道德的底線在哪裡?》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