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搖㈤睦頻任錚�咂鷳防匆�饃遼粒��鄱崮俊�

在一些地方,阿昌族新婚婦女還要系一條用手工織成的花帶子,上面繡有狗牙、穀穗、蚯蚓、雞爪、骨、瓜籽、刀等與阿昌族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動植物花紋。而這些圖案都有各自的含義:狗牙能消災避邪;穀穗表示五穀豐登;瓜籽象徵子孫興旺;刀代表著開闢新生活……這個花帶子做工精細,是新婚婦女必不可少的裝飾品,新婚時才被系在腰間。婚禮結束後,新娘就把它珍藏起來。

阿昌族人還喜歡用花作為服裝的裝飾,無論男女都喜歡在頭上、胸前、腰部、小腿等處綴飾鮮花或毛絨線花。插戴的鮮花一般為紅、黃、白色,因為阿昌族認為紅花象徵著歡樂,黃花代表著愛情,白花象徵著純潔。

四、阿昌族三月簫

三月簫在阿昌語中叫“拍勒鹹罕”,意思是春天的簫。它的樣子很像漢族的直簫,是阿昌族的吹奏樂器,主要流行於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隴川、盈江、梁河等地。因為一般是在春天吹奏,到農忙時節就不再吹了,所以叫“三月簫”。

三月簫用竹子製成,長約20厘米,兩端都有吹口,上端1/4處留一竹節,竹節外開一橢圓形發音孔,發音孔正中剛好是竹節橫隔處,橫隔向外處削有一個小口子,氣流從這裡透過。

三月簫的指孔共有7個,正面6個,背面1個。一般都是用蜂蠟做成片狀,然後在竹節的隔膜發音孔上留一點空隙通共鳴筒。發音孔上的蜂臘不但能調整氣流,還能控制氣流的大小和音色變化。

三月簫的音域為一個半八度,常用音區是一個八度,在演奏時下唇蓋住吹口大部,僅留一小空隙進入氣流,按孔的左右手因個人的習慣而異,可在上也可在下。三月簫既可在行進中吹奏,也可以站著、坐著吹奏,音色清亮、曲調流暢、節奏自由,能很好地表現人們的感情。

到了每年的二三月份,阿昌族小夥子就開始尋找物件。白天,阿昌族小夥子在後脖子的衣領插一把三月蕭,走到哪裡遇到心儀的姑娘,就會立刻抽出來吹起響亮動聽的樂曲,意思是讓姑娘停住腳步,咱們兩個說幾句話。姑娘聽到三月簫聲後,一般會立刻停下來互相打招呼。如果談話很投機,小夥子就要送姑娘回去,在路上邊走邊吹三月簫邊唱山歌,他們的愛情也就這樣開始了。

第五章 阿昌族文化(4)

到了農忙季節,小夥子就停止吹奏三月簫。農忙結束進入農閒季節,阿昌族小夥子為了賺取家庭生活開支,以及日後自己定親和結婚的費用,需要打製各種刀具出售。打刀打到得意處時,小夥子就會放下工具,拿起三月簫吹上一氣;有時候心慌意亂煩惱起來,為了排解愁悶,也會拿起三月簫吹上一段後再接著打刀。

五、阿昌族“戶撒刀”

阿昌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著名的“刀的民族”,有著世代相傳的精湛制刀技藝,他們在古時就很善於打刀。據史書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沐英西征時曾在這裡留下一部分軍隊駐守屯墾,阿昌人就從他們那裡學習和掌握了鍛制刀、劍的技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經代代相傳,刀越打越精,並具有民族特色。

阿昌族的戶撒刀因產自阿昌族主要聚居區——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的戶撒地區而得名。關於戶撒刀的來歷和得名,在當地還流傳著一個傳說。古時候有一對兄弟,哥哥叫阿多,弟弟叫興過,他們以打獵為生。一天,兄弟二人和寨子裡的人一起上山打獵,發現了一匹金鹿,金鹿見人驚慌不已,扭頭就跑。人們跟在後面追趕,結果金鹿鑽進了一個很深的山林。哥哥怕山林裡有老虎,不敢繼續追趕,弟弟則帶著大夥繼續追。他們在山林裡追了三天三夜,追到河邊金鹿不見了,大家卻意外地發現了一片遼闊的壩子,於是大家就在那裡住了下來。

過了一段時間,弟弟聽說附近有個地方住著一些出名的鐵匠,他們的刀削鐵如泥。於是,他帶上平時打的鹿茸和獸皮準備到那裡去換一把寶刀。他走了5天才到達,剛走到街上就被一個美麗的姑娘吸引住了。姑娘看了興過一眼,害羞地向他微笑一下就走了。興過趕快去找那姑娘,最後在一家鐵匠鋪門前找到了她。姑娘笑著要過他的刀,仔細看了看,很快就一臉失望地轉身進了鐵匠店。後來,興過向周圍的人打聽,得知姑娘是鐵匠的女兒,名叫軟諾。到了晚上,他在鐵匠家外吹起了葫蘆笙,優美的聲音引起了老鐵匠的注意,他出來把興過請進自己的家。這一夜,興過和軟諾對了一夜歌,他表達了自己對姑娘的愛,唱出了自己所有的心裡話。

《滇味文化》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