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節 有人告了白名鶴 (第1/3頁)
晨風天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成總管,總上報萬歲。還有一點,我大量採購絲綢,採購棉布,茶葉等。就會引得大明國內大量的種植桑、棉、茶。這會刺激到國內的商業發展,到時候肯定會有人唱反調的,太祖訓上是保農而抑商。”
“此事,不用你操心。你只要每年給內庫照你那一百二十五石黃金交上來,萬歲就會允許你向南京五軍都督府伸手,還會給你一個特別的允許,就是十三邊鎮伸手。萬歲只要一個,看到你擊敗也先的希望!”
十三邊鎮呀!
(注:九鎮的叫法,是在萬曆年之後了,景泰年邊鎮的數量不止十三個!)
白名鶴有苦叫不出。
成敬又說道:“成祖邊鎮的法子是極好,下面的人卻有些亂了。邊鎮軍備民生已經有了亂的兆頭,你要殺人立威,萬歲沒阻止你就是想借你這個手,狠狠的殺一殺這些貪心,卻毀了大明邊防的人。”
大明代宗朱祁鈺,其實還是一個很勵志的皇帝。
而且這個時候,大明的清流還不是明中後期那種結黨,自己貪了巨財卻虧空了整個大明的財政。而且是真正的容不得半點與自己相左的聲音,成為了一種儒家的軟霸道,眼下的大明儒官們,還有著一些血性,還有著一些正義。
所以,對於那些貪黷之事,文臣們還是支援清除了。
白名鶴卻不那麼樂觀,每一個貪黷的案子都會牽扯到一個又一個的利益集團。自己走了海外的利,沒有和任何人有過交集,所以眼下還不知道誰是敵人,等真正有利益觸動的時候,怕是現在可以一起喝酒的人,到時也會翻臉。
看到白名鶴沉默不語,成敬卻心中清楚。
一個孤臣,註定不會有朋友。或者說周圍的人全是敵人,也全是朋友,就看如何自處了。
“白名鶴,關於邊鎮的事情眼下提及還為之過急。到是有一件小麻煩。你已經粘上身了。”成敬主動將話題轉移。
白名鶴一愣:“麻煩,什麼麻煩?”
“你聽過勘合嗎?”
白名鶴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聽說過,但不是很清楚這事情。”
“你不清楚也並不意外,勘合一般少則三年,多則五年才會有一次。倭國這次派人來,就是來求勘合的。往簡單裡說,勘合就是一張紙。往復雜裡說,勘合就是一個非常讓人頭痛的事情。”成敬的語氣明顯就帶著許多不快。
在白名鶴的要求之下,成敬給白名鶴解釋了一些。
“對倭國。眼下的勘合就是每三年三船三百人。原本萬歲爺的意思是,斷了倭國的勘合。可許多官員的意見卻是,怕失了大國的威風。不允許小邦進貢,難道就怕那一點賞賜嗎?”
白名鶴猛的一拍桌子:“這樣說我就全懂了,用我的話說。就是人人都來大明佔便宜。拿點破東西,帶著許多人過來。破東西就是貢品,大明需要賞賜。然後來的人,人人都有賞賜。這人數再多起來,想想就讓人討厭。”
成敬壓低了聲音:“土林堡之戰,真正的原因就是。也先派了三千人來進貢……”成敬講了許多細節的部分,有一些並不是歷史上記載過的。
白名鶴總結了成敬的話。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正統十四年(1449)也先派2000人來進馬,詐稱3000,以冒領糧食,太監王振把瓦剌貢馬價格削減,激怒瓦剌,成為戰爭的導火索。
“其實倭人也幹過種事情。允許他們派三百人,可他們有一次派了一千多人。依雜家來看,就應該給打回去。可當時許多官員認為,不應該為多那些人的糧食小氣,這是大國的臉面。”成敬也是讀儒家書的。
當他受了大難。進了宮之後,許多事情上心態也已經有了變化。
“勘合什麼和我有麻煩,有關係嗎?”白名鶴這才想到正題。
“有,就是來求勘合文書的倭人把你告了。他們倒是聰明,在京城把你的事情一打聽,倒是不敢說嚴懲你。只是求給一個補貼,把勘合的船增加了八條,八百人。如果禮部不同意,他們就會去刑部遞案子,或者在鴻臚寺求面君!”
白名鶴摸了摸下巴:“倭人的使節呀!”
“倭人眼下是由一個叫足利義政的將軍控制著整個倭國,這個義政只有十六歲,眼下真正掌權的是他的堂兄義和,你殺的那個就是這個義和的兒子,抓的那個也是這個義和的女兒,原來兩個人想去南掌擺一擺威風的。”
“有意思,不過他們沒有經過我的允許,怎麼能擺威風呢?”
成敬對白名鶴這一句狂妄的
《大明土豪》 第140節 有人告了白名鶴(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