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部分 (第1/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是,朋友去找物業公司,物業公司說房屋質量問題應該找開發商,開發商說應該找施工隊。交涉時,開發商代表說:3800多塊錢,還能買到什麼樣的房子?朋友氣憤地說:你剛才說什麼,你敢再說一遍?那開發商代表識趣地閉嘴了。

這是經濟適用住房,開發商還是國有企業北京建工集團房地產開發部,施工單位也是建工集團下屬公司。

10月底是交房高峰期。另一位朋友也去收房,是北京另一家國企北京首開集團在地鐵沿線開發的一個商品房,70餘平方米,一居室。四面牆壁沒有一面是規則的,“故意設計都很難設計成這樣”;客廳陽臺還被切去1/4,堂而皇之放上了外掛空調。

這兩套住房的戶型面積大致符合某項規定的要求:建築面積 90平方米左右或以下。

高層住宅,兩居室,90平方米——假如宏觀調控有關90平方米、70%的規定得以嚴格貫徹執行,這可能是未來幾年中國城市住宅的主流戶型。想到這裡,我突然對住宅的未來充滿了悲觀。

在不少城市,90平方米即意味著中低價商品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上海還有一種配套商品房)。我不知道政策部門對限價房的準確定義是什麼,但既然要限價,地產商的利潤就要受到限制。地產商若想追求更高的利潤,就會壓榨下游產業的企業,譬如施工企業和裝修企業。施工和裝修企業要想取得利潤,恐怕只有偷工減料,以次充好。

在很多地產商的心目中,中低價商品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就意味著質次價廉,建工集團的那位先生只是不小心道出了他們的心裡話。也就是說,剛交付的新房子,牆皮大面積脫落之類,在他們看來是很正常的。

倘若如此,前景就頗值得擔憂了。90平方米以下戶型將成為市場主流,其中相當一大部分是具有政府保障性質的住房,如果按以上建工集團的邏輯來建設,20年以後,不,也許10年、8年以後,這些房子就會變得很過時、不好用、難改造,甚至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這並非杞人憂天。很多城市,80年代建設的房子,無論是功能、格局,還是管道、設施,就已證明是非常過時的產品。兩年前,北京一位地產商用手指在地圖上劃了一圈跟我說:我根本不擔心北京沒地方蓋房子,二三環邊上*十年代的這些房子,很快就要拆啦。這句話曾經深深地刺痛了我。但我想,她說的是事實。拆除這些粗劣的建築,也並不令人可惜。而且,現在看來,我們一直在源源不斷地供應這種劣質建築,80年代、90年代直至2006年10月31日……

90平方米之於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挑戰,並不止於能否設計出三居室來。更重要的是,住宅設計是否人性化,居住是否舒適,格局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齊全,若干年後是否可以改造?而這幾個問題至少1998前就已提出了,但似乎沒有大的改觀。也因此,中國房地產難以走出建設與拆除的惡性迴圈:1987年建設的房子在2006年拆除,2006年建設的房子可能在2012年就要拆除。

有人說,90平方米、70%的規定,將逼迫地產商不得不進行產品創新。但是,我聽到的訊息是,雖然也有萬科等少數幾家企業已著手研究小戶型產品的創新,但更多的地產商卻是在苦苦鑽研如何規避政策監管,以使自己成為那少數的30%。我們怎麼可能期望這樣的地產商能做出90平方米的好產品來?

我不為中國地產感到悲哀,我只為被90平方米框定的70%的人生感到悲哀。

葛東昀:中國房地產拿著鈔票奔跑

(2009…08…10 14:35:52)

//blog。sina。/s/blog_48b934d20100e4jt。html

這是一場奔跑,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目前的情勢。

買房人手裡攥著鈔票,奔走於期房樓盤與二手房之間,用平生最快的速度做著一個標的涉及至少上百萬元的決定,為的是在房子稀裡糊塗再漲幾個點之前買到手,因為他們聽說“通脹啦,房荒啦,房子下半年還要漲啊。”

中介們手裡拿著買房人拱手送上的鈔票,如同自己的錢一樣踏實,他們無需太多腳上奔走,舌頭在嘴裡多跑幾圈,買賣合同就簽了,中介費一律不打折。但他們得與時間賽跑:這輪行情不知何時就過去了,2008年直到前不久的中介慘狀仍歷歷在目,當前趁著“好光景”必須加把勁;他們得和同行賽跑:這一秒你剛和買主談完,下一秒賣主電話說“人

《博煮樓市》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