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頁)
宮本寶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ぜ嫘杏�厥槌ぃ�婢��氨狽デ跋摺2慷喲庸闃莩齜ⅲ��澆�⒊ど場⑽浜骸⒛喜�⒕漚�鵲兀�狽ジ錈��迫縉浦瘢�宦飯�囟嵐��〉帽狽フ秸�某醪絞だ�T詒狽フ魍局校���粢倉鸞タ賜附�槭�俑錈�⒄婢�У淖熗場�1927年3月底,郭沫若在南昌同朱德見面,兩人常常促膝而坐,談馬克思主義、談中國革命、談中國共產黨以及對目前時局的看法。從朱德那堅毅而深邃的目光中,郭沫若似乎看到了未來中國漫長、必勝的革命道路。不久,郭沫若在南昌寫出《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的檄文,從而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但郭沫若不畏敵人淫威,繼續為革命事業奔走於上海、武漢、南昌之間,並毅然參加南昌起義。8月17日,由周恩來、李一氓當介紹人,郭沫若與賀龍等一起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者。這時,蔣介石越發加緊對郭沫若的搜捕。1928年春,在黨組織的關懷下,郭沫若再次東渡日本,同安娜和孩子住在千葉縣市川市。在長達十年的旅日生涯中,郭沫若不負黨中央寄予他的“專心從事學術研究”的希望,開始潛心對國學的系統研究。 其實,對“整理國故”,郭沫若早在20年代初即形成自己科學的、完整的、成熟的國學觀體系。當時,胡適、毛子水、傅斯年以及《國故》月刊的創辦者劉師培、黃侃等人,在如何對待“國故”問題上,各持己見,爭論不休。以胡適為代表的一派主張“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劉師培等人則認為:國故已經是登峰造極,後人唯有“昌明中國固有之文化”。郭沫若在1924年曾撰文《整理國故的評價》,以唯物史觀發表自己對研究和整理國學的看法。他曾在《跨著東海》中闡明自己研究中國史的宗旨:“我主要是想運用辯證唯物論來研究中國思想史的發展,自然也就是中國歷史的發展;反過來說,我也正是想就中國的思想、中國的社會、中國的歷史,來考驗辯證唯物論的適應度。……”見《沫若文集》第8卷第312頁。他在《古書今譯的問題》中更明確地說:“整理國故的最大目標,是在使有用的古書普及,使多數的人得以接近。”正是基於這個宗旨,他在1922年就曾選譯了《國風》中的40首詩,結集為《卷耳集》。 這次到日本後,郭沫若很快確定了自己研究國學的方向。在撰寫了《周易的時代背景與精神生產》和《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的反映》兩篇文章後,郭沫若開始致力於對甲骨文的研究。他認為:“國故”自甲骨問世,可謂開闢了一個新紀元。一個國學研究者,如果不知道甲骨謂之何物,就好比是盲人摸象。同時,他還翻譯了德國學者米海里斯的著作《美術考古發現史》,將譯著改為《美術考古學發現史》。郭沫若自撰寫《甲骨文字研究》以來,又陸續撰著或編撰《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毛公鼎”之年代》、《兩週金文辭大系》、《卜辭通纂》、《古代銘刻匯考四種》、《古代銘刻匯考續編》、《石鼓文研究》、《殷挈粹編》等。這些著述在日本和國內發表或出版後,很快在國內外學術界掀起巨大的反響。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郭沫若小傳(5)
1930年3月,《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由上海聯合書店結集出版,立即在社會上掀起巨大的反響。這部書出現一版再版局面,成為當時中國讀者特別是青年爭先搶購的熱門書。而在學術界,卻褒貶不一。有的給予高度評價,稱它對於中國社會發展的科學的研究,是近年來中國思想界的一個亮點。有的卻譏諷它是誤人子弟,荒謬至極。但無論是褒是貶,歷史早已有了公正的定論。無疑,本書是郭沫若憑藉遠古的文獻資料和甲骨文、金文的地下發掘,透過對經史的刻苦鑽研和實物考證,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馬克思主義史學觀進行寫作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問世,對推動“唯物史觀派”中國新史學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領航的作用。全書除收錄了他當時對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的力作外,還有“解題”和“導論”等,共由八個板塊組成,它們是: 自序 解題 導論 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展階段 第一篇 周易的時代背景與精神生產 第二篇 詩書時代社會的變革與其思想上之反映 第三篇 卜辭中之古代社會 第四篇 周金中的社會史觀 追論及補遺 郭沫若在撰寫這部重要的史學著作時,廣泛、深刻地反覆研讀了相關經史書籍並考察了實物圖片等。如《易經》、《易傳》、《詩經》、《書經》、《殷虛書契前編》和《卜辭考釋》等。值得重提的是,他翻譯的《美術考古發現史》一書,對他影響至深。1948
《毛澤東矚目的現代名流》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