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猜火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80年代初期,長春市場上君子蘭的價格一路狂漲。

2007年8月3日中央電視臺一期節目追憶了這一瘋狂:

1984年夏天,長春的一家報紙上刊發了一則公安局幹警們慶功的訊息,他們剛剛破獲一起重大搶劫案,四名來自鞍山的歹徒全副武裝,搶劫的目標卻是一盆小小的花卉——君子蘭。

有人因為搶花把人殺死的,也有人因為搶花被判刑的,也有人被槍斃的。

吸引這些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花卉名叫君子蘭。

買賣君子蘭成就了長春一批人的致富夢想,他們不僅輕鬆地把摩托車、洗衣機等大件物品買回家,而且還能擁有極為少見的國外進口電器。後來發展到一盆君子蘭甚至可以換高檔汽車。

據當時花卉養殖者郭鳳儀回憶,有人找到他說,你這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棵花吧?我說當然是了。他說,我拿世界上最高檔的豪華轎車,皇冠車換你這個(花),你換不換,我說不換。

當時省委書記也沒有一輛皇冠車。

“皇冠換鳳冠”的故事讓郭鳳儀聲名遠揚,也使更多的人意識到蘊含在君子蘭裡的商機。然而,“皇冠換鳳冠”這件事也很快給郭鳳儀招來了麻煩。

一個工程師說,我一個工程師,一個月才掙幾十塊錢,你那個花苗子,當時最貴是25塊錢,你一個籽就八塊錢,我這一年也掙不了這盆花錢。他就寫了信告到中央去了。

檢舉人認為,郭鳳儀高價賣花是在操縱物價,應該列入投機倒把加以懲處。

最後也不了了之。

這次檢舉非但沒有給郭鳳儀造成任何損失,反而幫他做了免費的廣告。郭鳳儀的君子蘭名氣更大了。

養殖君子蘭很快成為一種潮流,因為它可以帶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於是,越來越多的長春市民開始投身到這個火熱的事業中。

君子蘭價格走勢持續升高,最高時一度達到20萬元一株。長春市先後出現了三個君子蘭交易市場。

1984年,長春市人民代表大會透過決議,把君子蘭定為市花,決定發展陽臺經濟。

《長春日報》刊發了市政府新晉出臺的《有關君子蘭交易的若干規定》,其中明確了交易君子蘭的稅收細則。為一種花草的買賣專門以政府名義做出規定,這在國內尚沒有先例。長春市政府打算像荷蘭發展鬱金香那樣發展君子蘭產業,要讓它出口、創匯。

君子蘭一度取代了菸酒,成為行賄的手段。

長春,跌到瘋狂旋轉的君子蘭漩渦裡,一切無不打上君子蘭的烙印:市報的副刊取名君子蘭,掛曆十三張全用君子蘭彩照,電視臺用君子蘭作本地節目的片頭。

君子蘭的熱潮波及到全國,不僅東北三省出現了許多君子蘭交易市場,就連雲南也掀起了君子蘭熱。與君子蘭類似的動植物養殖開始出現:南京的錦鯉在短短半年間,從一尾不足一元上漲到幾百元;雲南、貴州等地的普洱磚茶價格也翻了近百倍。瘋狂的已不止是君子蘭。

1985年夏天,《吉林日報》在一個月間相繼發表了《給君子蘭潑冷水》的系列文章。媒體上傳來了批評的聲音。

隨即,《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君子蘭價值與價格筆談》的文章,寫道:長春人因為喜歡君子蘭就花幾百元來買嗎?市民的人均收入多少?我們國家的人均收入有多少?難道有人能說君子蘭比腳踏車、電視機更為他們所需要?

在《有關君子蘭交易的若干規定》釋出兩個月後,長春市政府再次釋出了《關於君子蘭市場管理的補充規定》,規定要求:機關、企、事業單位不得用公款購買君子蘭,領導幹部養殖君子蘭只准觀賞,不準出售;在職職工和共產黨員,不得從事君子蘭的倒買倒賣活動。

補充規定釋出後,正在下落的君子蘭價格幾乎跌入谷底,君子蘭市場紛紛關門。

君子蘭跌了,越跌的時候越跟進,越跌得快,開始由五萬跌到三萬、兩萬,最後跌到兩毛。

汙染要清除,生活要美化

1983年留在人們記憶中還有一個詞:“精神汙染”。

這是一個重點在理論界文化界需要注意的“導向”問題。

但後來一些地方執行有誤,有些走樣。一件是,有個女記者到某地市委採訪,門房不允她進去,理由是她留著披肩發。女記者和門房爭論,最後找到一個妥協辦法,讓女記者用橡皮筋把頭髮紮起來,這樣才允許進去。

另一件事是,某市公安局下令禁止男女共同在

《民間記憶1978-2008》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