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衡笑嘻嘻的道:“阿母稍等片刻,孩兒去去就來。”

說完,王衡便起身回了自己居住的院子,很快便拿來了一個包袱,他將包袱開啟,將裡面的幾樣東西拿到了父母親的案几上道:“阿父,阿母請看!”

鄭寧一眼看見了一疊紙,她拿起這疊紙,頓感驚異不已。

紙這種東西因為質量問題和價格問題,在當時用的人並不多,不過鄭寧還是認識紙的,她曾經也用過,不過就算她買最好的紙,也不好用,主要是洇墨洇得厲害,寫出來的字根本看不清楚,所以她就放棄了使用紙。

可是今天的這疊紙,鄭寧拿到手上的感覺就跟她以前用過的紙大有不同,這種紙光滑很多,根本看不見有明顯的纖維痕跡,硬度也比較好,很顯然質量比現有的紙要好得太多了。

鄭寧抬頭問王衡道:“三郎,此紙也是你所制?”

王衡點了點頭。

王叡則是拿起了一本書,當然,他從沒有見過這樣的書,他看過的書都是一卷卷的竹簡,而這本書則是印刷的線裝書。王叡看了一眼封面,神情頓時凝重起來,原來封面上端端正正寫著兩個隸書大字--春秋。

王叡帶著一種急切,翻開了書頁,翻看了幾頁之後,他的神情轉為了驚喜,他抬頭對王衡道:“這是我們家藏的鄒氏《春秋》?”

王衡道:“正是。”

王叡又問道:“這是用毛筆抄出來的?那這功夫可就費大了,這裡面的字一個個端端正正,字型個個都是一模一樣,連個錯字都沒有,這部書不得抄一個月?”

鄭寧聽得好奇,又拿起一部書,這是一本易經,是王家珍藏的梁邱《易》,這部書的用紙正是跟她最開始拿起的那疊紙的紙質一樣,紙質潔白光滑,一點也不洇墨,上面的字每個大概兩三分大小,都是端正的隸書寫成,讓人看得非常清晰,更出奇的是,就像王叡所說,每個字都是一般大小,絕無錯字,這讓鄭寧不由得嘖嘖稱奇。

王衡笑道:“這書可不是抄出來的,是印出來的。”

王叡奇道:“印?”

王衡於是將印刷的原理粗略的向父親說了一下,王叡聽了之後嘆道:“叔平,你之前制酒,雖獲利甚巨,可是這次創出這印刷之術,才是真正的功在千秋啊!就憑此術,你便可以青史留名了!本朝文教將大興矣!”

說完之後,王叡又翻看了一下其它的幾本書,然後將這幾本書遞給了席間的其他人,讓他們傳閱。

王薔、王婧、王垚和其他幾人早已聽見王衡和王叡、鄭寧的對話,又看見了那些潔白的紙和書,早已是心癢難搔,只不過他們顧忌著禮節,誰都不敢出聲,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這個時候,王叡將書遞給了他們,他們連忙接過書翻閱起來。

良久之後,王薔、王婧看向了王衡,她們的眼神裡閃爍著崇拜的光芒。

王垚讚歎道:“叔平創此印刷之術,功績可比聖人也!”

其他幾人也是出言附和。

眾人對王衡的評價一點也不誇張,這個年代,書籍是多麼寶貴,他們是最清楚不過了。

這個時代的書籍都是抄在一根根竹簡上面,然後用牛皮繩將竹簡串起來,且不說抄寫有多麼困難,就說這書簡的笨重就讓人不勝其煩,哪怕是一部五千字的《道德經》,也許都需要抄寫數十斤重的竹簡,堆在地上都是一大堆。

為了儘量減少竹簡的數量,古人行文都要儘量精簡,字用得越少越好,這也就產生了區別於白話文的文言文,用盡量少的字表示儘量豐富的資訊,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比如會因為用字太省,加上斷句不準確,會產生一些歧義,導致了無休無止的爭論,浪費了很多精力,今文派與古文派的分歧就是這樣產生的。而且無論怎麼節省,一部書使用的竹簡也是太多了。

古代形容一個人學問大,說他“學富五車”,現代人看到了,也許會覺得很誇張,五車書,那得有多少?可是實際上五車書在古代也許就只有十幾部書,最多也就是幾十上百部,在現代來說真算不得多。

還有個形容書多的成語--汗牛充棟,說書多得能把拖車的牛累得大汗淋漓,能夠把一間房子填滿,可是這汗牛充棟的書也許也就是十幾部書罷了。

正因為這個時代的書如此難得,所以能夠讀書的人少之又少,而也只有世家大族才有能力在家中藏上幾十幾百部書,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時代大多數的人才都出在世家的原因了。

而有了王衡的印刷術,顯而

《三國之攪局者》 第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