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越來越近的公司,這個標識傳達一種和中糧自身的邏輯和商業邏輯、戰略定位相聯絡的,來自於自然的這麼一種業務的組合。”
寧高寧表示:“用自然的力量來重新塑造一家企業、一個人,甚至一個社會。這並不是我們的喜好所決定的,而是必然的,這可以重塑信仰、規則、價值追求,甚至可以重塑我們的身體。”
寧高寧所期望達到的一個結果是,包括企業標識在內的整體文化系統創造出一個氛圍,企業的目標、理想、原則、做法都包含在裡面了,“事實上如果你真正理解了這個品牌,理解了這個標誌的含義,就理解了中糧,你會由此推匯出中糧在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怎麼處理,你就不需要看中糧這麼厚本的管理規律了,因為它的理念的根基在這裡。”
為此,寧高寧已經準備了很久的時間,一邊不停地與中糧上下做著各種緊密的溝通與質詢,一邊進行著資訊過濾與沉思。
一個事實是,“空降”中糧幾個月後,寧高寧在紙上寫下了108個思考題。
這108個思考題恰恰是寧高寧以及中糧需要破解的108個挑戰。
一個複雜的、轉型的、業務形態多重的中糧,如何梳理整合?一個多層組織管理形式並存的龐大組織如何瘦身?一個多元化企業內部“協同”如何實現?在一個以業績為導向的經理人評價系統內,如何匯入更健康的、科學的、全新的體系?……寧高寧的中糧“使命之旅”面臨的108個挑戰,是任何一個轉型中的大企業都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是管理界無法給出標準答案的現實難題。
中糧集體對寧高寧的評價是:一邊馬不停蹄地整合業務:入主新疆屯河、重組中谷糧油,收購華潤酒精和華潤生化;一邊以倡導溫暖愉悅、簡單透明的“陽光”文化入手,寧高寧在中糧內部掀起了一輪輪“新思維、新管理”的戰略管理重塑工作。
戰略十步法、6S、平衡計分卡,五步組合論……他以急風暴雨式的行動學習和他所熱衷的EMBA課堂方式,訓練他的團隊和他們的思維方式。
“戰略的根本是思維方式。”
《誰人不識寧高寧》第二部分 《誰人不識寧高寧》第八章(3)
“頭腦比錢更重要。”
“華潤為什麼可以利用資本市場?是因為華潤用了資本市場的思維來進行業務的整合,而不是靠什麼資本運營!”
在一輪輪業務單元競爭戰略質詢和高層戰略研討後,建立在商業邏輯下的中糧戰略地圖逐漸清晰:“作為一家以糧油食品貿易加工為主的、多業務的投資控股企業,中糧主業集中在糧食貿易、加工,食品加工銷售,土畜產,地產,酒店及金融服務業;透過充分發揮糧食貿易主渠道及中國食品主要供應商的地位,滿足國家和人民對糧食、食品日益高品質的需求;建立國內外貫通的糧食貿易、分銷、物流、加工體系,建立品牌食品的研發、物產物流、分銷體系;利用香港資本市場,促進體制及治理結構改革,建立真正國際的大糧食、大食品加工及貿易商的地位。”
2006年是中糧“流程建設基礎年。”寧高寧希望透過6S管理體系的建立,推動集團基本商業模式、評價體系、組織架構、資訊系統、業務戰略邏輯、專業化團隊的形成。
在集團新的組織架構裡,人們看到了幾個新部門——研發部、品牌部、研究部。“中糧每年應有對全球農業生產預測的報告;對全球糧食供求、貿易、價格、品種等預測的報告;對國民營養標準的報告。中糧應該成為所在行業制定技術標準、供求標準的企業。”
以研發、品牌為突破口,渴望成為行業標準制定者,“用五年時間使中糧成為中國糧油食品業真正最強大的企業,十年成為全球最富有進取精神、最優秀、最令人尊敬的企業之一。”這是寧高寧為中糧規劃的目標。
將華潤集團打造成龐大商業帝國之後,寧高寧在中糧也能夠實現其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嗎?
顯然,這個答案還無法給出。但正如中糧前總裁劉福春所表述的那樣,在過去的兩年中,寧高寧為中糧講了三次黨課,用毛主席在七屆二中全會中國共產黨進行的戰略轉型來介紹中糧。劉福春鄭重其事地說:“中糧員工的靈魂、企業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錯,中糧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企業的轉型與再造也恰恰來自於這些變化。
寧高寧卻說:“中糧的整合才剛剛開始。”寧高寧說這話的時候是2006年下半年,其語氣凝重而深長。
《誰人不識寧高寧》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