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浪劍飛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鋅蒲У姆治觶�蚨�貌懷齬賾諂湔�翁�鵲拿魅方崧郯樟恕!蹲蟠�摳夜����輟泛汀妒芳牽拷�蘭搖吩兀����637年狐突拒絕執行惠公之子晉懷公讓他手書召回狐毛、狐偃二子的命令,狐突支援現政權反對派重耳的政治立場至此才暴露無遺,終被懷公殺害。這一結局可以說是狐突長期以來內心堅持某種政治立場的必然性遭遇,同時也證明了潛意識活動對某人深藏不露的政治態度無意表露中的準確。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狐偃:巧釋“土”意,激勵人心

《國語?晉語四》、《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和《史記?晉世家》多處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晉文公重耳在回國執政前,與狐偃等一行數人流亡列國,受盡困窘。有一次,他們路過衛國的鉅鹿(今河南濮陽東北),因飢餓難忍,向田間農夫乞討求食,農夫有心奚落,送給他們土塊。重耳大怒,準備用鞭子抽打農夫,狐偃急忙勸阻說:“土,是立國的基本。這是上天假手賜給我們的。”於是他們向這位農夫拜首道謝,收下土塊,車載而去。

狐偃在君臣一行餓乏無力、又遭侮厚的情況下,機智地轉換角度,以天賜土地之語解釋農夫的授土行為,消除了君臣一行的憤恨情緒,極大地激勵了君臣們對未來前途的信心。

狐偃此策得以形成並能產生效果的關鍵,在於他對“土”的巧妙解釋。“土”是一個多義字,它既可指土壤、泥土,又可指國土、領土。如古人說:“有人此(“乃”之意)有土。”(《禮記?大學》)《國語?晉一》有言:“今晉國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國在側。”此外,“土”至少還有第三種字義,即指土地之神。如《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中言:“諸侯祭土。”“土”字由原始第一義所衍生的如上後兩義,構成狐偃轉義釋“土”的基礎。

農夫送來土塊,重耳見狀發怒時,狐偃腦中瞬時完成了兩個轉換:其一是把土塊轉換成了“土”字,轉形為字;其二是把“土”字的第一義轉換成了第二和第三義。前一種轉換是合理的抽象,為後一轉換準備了前提;後一轉換則是巧妙的釋字,完成了前一轉換的目的。兩種轉換在表面上毫無誇張,非常得體,沒有高超的思維力、機敏的頭腦和一定的學識,是無法做到的。

在狐偃進行兩個轉換前,人們看到的,是農夫送來的田間土塊,一切有形有象;狐偃在兩個轉換之後,得到了一種無形的抽象意義,兩者在人的感知中差別很大。狐偃要用後者解釋前者,那麼,他在必須承認人的感知之差別的前提下,如何把兩者在觀念上統一起來呢?在古人的觀念中,上天的意志總是假手別物來顯示,狐偃在此找到了統一二者的通道。他把後面的抽象意義說成是上天的意志,而把人們所感知的土形人象說成是上天顯示意志的只具象徵意義的假借物。這一解釋是在古人的常識水平上,把有形之物和轉換了的無形之義極巧妙地統一了起來,又天衣無縫地掩蓋了兩個轉換過程中的人為造作。

至此,乞食得土成了大家親眼看到的意義非常的事情;重耳飢餓求食,上天賜給了他國土。於是大家十分愉快,高高興興地向上天假手之人“再拜稽首”,將那塊具有象徵意義的神聖之物載入車中,以昂揚的信心去流亡,去奔走前程。

計謀一般是以一定的人物為物件,它是以巧妙的手段制服敵人或說服對方,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狐偃的這一計策不是以特定人物為物件,而是以他們君臣頭腦中憤怒、沮喪的情緒為物件,目的在於消除悲觀,樹立信心,這是此計的一個獨具特色之處。

介子推:辭祿焚軀,節標寒食(1)

晉文公重耳公元前636年回國執政,此前在外流亡十九年,隨行的臣子中有一個名叫介子推的人物。《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莊子?盜蹠》、《呂氏春秋?季冬紀?介立》、《韓非子?用人》、《史記。晉世家》、《說苑?復恩》、《新序?節士》多處記載了關於介子推的一段事蹟。重耳流亡衛國時,斷了食糧,向農夫求食時,農夫送土塊相戲,終未得到飯食,重耳飢餓難忍。這時,介子推從旁割了自己的股肉,以肉湯進獻,一時解了重耳飢餓。重耳吃罷,知是介子推的股肉,心中感激不已。

後來,重耳在秦國的扶持下返國執政,獎賞隨從流亡的臣子,介子推見眾大臣居功爭賞,心中鄙之,不願與其同列為伍,於是回家奉侍老母,自守清貧。他不去申報功勞,晉文公忙於國事,一時忘卻,因而也未獎賞介子推。母親勸他去申功請賞,至少讓晉文公知道獎賞的失漏,介子推堅不答應,最後與母親一同奔綿山隱居

《歷史的心智》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