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淘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書認為:「拳法之來,本於少林寺」,確認了少林寺在拳法上的宗祖地位。其技亦本之「玄機和尚秘傳」,後來雖另有心得及發展,但基本拳理和拳術架勢,大概仍不脫此一淵源。後乾隆時人曹煥鬥據其書作註解,編成《拳經拳法備要》,裡面就仍可看到「少林寺短打身法統宗拳譜」「少林寺玄機和尚傳授身法圖」「少林寺短打推盤步法」等,淵源自不可掩。現在我們要考察清朝初年少林拳的姿貌,僅存此書可供追躡了。
把天下拳術都推源於少林是不對的。少林在明代中期,僅以棍聞名,故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歷數天下武術,只說「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長拳……」等。後來少林寺僧人努力鑽研拳藝,少林拳才聲名鵲起。建立聲望後,徒眾漸廣。其徒眾推重師門,便不止說他的拳法本於少林,更要說天下拳法也都源出少林了。張孔昭這本書,序文照抄戚氏《拳經》論宋太祖長拳以下一大段,卻在上面巧妙地加上「拳法之由來,本於少林寺,自宋太祖學於其中而名遂傳於天下」,很能看出這番用意。 txt小說上傳分享
拳經九論(7)
實則少林拳自有其特點,與長拳,以及以長拳為基礎所發展的拳藝(例如戚繼光的拳勢或太極拳之類)並不相同。少林乃是短打。這不僅有短打步法、身法諸圖譜可證,其拳理也屬短打。
現在它所存各拳式圖,都沒有伸拳舒腿的。兩肘垂於腰際,兩手上不過肩,下不踰膝,門戶甚小,下盤又很低,正是典型的短打型態。看來現今所傳南派,即傳說中由少林弟子洪熙官等人所創的洪拳之類,仍保持這種風格。傳說中由洪拳發展出來的醉八仙拳法,也早就完整地記錄在這本《拳經》中。
〈拳經問答歌訣〉曾對此有闡發,雲:「問:『短打勝長拳,何也?』答曰:『短兵易入。長來短接易入身,入身跌撥好驚人,裡裹開啟左右角;外裹打入窩裡尋』」。短打,因為架子小、出手短,所以要勝敵就須欺入敵人身畔。這本拳譜,反覆說明身法步法,即是教人如何打入圈子裡去。所謂開啟左右角、打入窩裡去、短身易入,均指此言。其論步法亦最詳,如寒雞步、顛狂步、梅花步、之字步,玄子步,回龍勾、太極八步……等,重在左右閃身、射入攻敵。強調:「凡與人對敵時,身法帶縮,腰法帶彎,偷步宜快宜活」,也是同一個道理。
這種拳法,可能是由猴拳發展來的。戚繼光論古今拳家時已談到猴拳;明人王士性也在〈嵩遊記〉中說他曾在少林寺見過僧人打猴拳。這本拳譜裡,鐵柺顛椿式、站步式,亦均談及猴拳。
八、萇氏武技書
明末清初,是我國武學突飛猛進的時代。突破的一個關鍵,在於將武術跟氣論結合起來說。
早期論武技,只談進退趨避、手法步法;可是到了晚明,武術跟養氣、運氣等氣論結合了,使得武學內向化,不是注重力量、速度、技巧,更要強調內在的氣的作用。如《易筋經》教人由外壯轉而追求內壯,要人讓氣沈入筋膜之間,即為一例。這種內向化的傾向,導致「內功」逐漸盛行。同時,因為養氣運氣須運用一些佛教道教的修煉法門,也使得武術與佛學道學越來越緊密。
在這種發展過程中,有一本書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那就是萇乃周的《萇氏武技書》。
萇乃周是乾隆時河南人,曾撰《周易講義》,是一位儒生。故其拳又號為儒生拳。著作甚多,後人整理成為《萇氏武技書》,凡六卷七十四篇。
其中卷六是槍法棒法劍法,卷五是拳譜,其餘四卷倒是論氣的多些。而其氣論,卻又不是儒家孟子知言養氣那一套,乃是由道教丹法及醫學上轉化而來的。
因此此書開宗明義即是〈中氣論〉,它解釋道:「中氣者,即仙經所謂元陽,醫者所謂元氣。以其居人身之正中,故武備名曰中氣。此氣即先天真乙之氣。」靠著呼吸,將氣運於周身,流行於經絡臟腑,則「煉形以合外,煉氣以實內,堅硬如鐵,自成金丹不壞之體」。
拳經九論(8)
此即內外兼修之法。在此書之前,我國武學從無此等論調,此後卻成了普通常識。
其書卷一卷二,大抵講的都是如何煉體內陰陽兩氣之法,追求「神以氣會,精以神聚」。然後再教人煉形之法,煉形也講究形氣合一。其拳二十四式,每勢均須配合氣,陰陽流轉,引出自然之力,而非使蠻力。
這本書的論述路數如此,而具體言說,則精義甚多。例如它強調心的作用。武術搏擊,靠心智修為工夫,而非體能勁力,這就把武技提
《武藝叢談》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