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言
三線學兵連是個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要知道這特殊產物的由來,首先要了解那個特殊時代。
二戰後,開始了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集團的冷戰。當時華沙條約集團代表社會主義陣營。新中國成立後,無可選擇地投入了其懷抱。於是,就有了朝鮮戰爭。朝戰後,美國對新中國實施封鎖。從韓國、日本、臺灣、菲律賓,到泰國、越南、寮國,對中國形成了半個包圍圈。沒隔幾年,中國和蘇聯老大哥又因意識形態之爭關係交惡。一九六二年,中印邊境開戰,又使中國周邊增加了蘇聯和印度兩大敵對國,中國已處於被全包圍之勢。尤其一九六九年的中蘇珍寶島之戰,更使戰爭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其時,中國國內正經歷著史無前例的文革實災難。國際上,蘇聯在邊境陳兵百萬,虎視耽耽;美國在越南、寮國、柬埔寨正大規模派兵,意欲全面剿滅“紅色”。為了備戰,中國不得不實施大三線戰略(一線指沿邊沿海、二線是大中城市及平原人口密集區,三線是西北西南等山區腹地),大批軍工企業紛紛內遷。許多大的三線建設專案,均為實施此戰略而展開。如,當初修建成昆線的最迫切任務,是開發攀枝花的鋼鐵資源。而修建襄渝線的最直接目的,是為籌建位於鄂西北山區的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後來著名的東風汽車公司及百里十堰汽車城),鋪設一條連線中國西部最大軍工基地重慶和中原腹地汽車城之間的運輸大動脈。並且這條鐵路大部分穿行於崇山峻嶺的隧道間,特別適合於備戰。
美國長期的封鎖、禁運,蘇聯的停援、逼債,加之新中國又災禍不斷(人為的和自然的),那時的中國,真可謂貧病交加,內憂外困。在那樣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中國仍頑強不屈,不向任何敵人低頭。毛主席準備在中國的國土上,與新老帝國主義展開一場決死之戰。於是,就有了“深挖洞,廣積糧”和“備戰備荒”的戰爭總預備。但與兩個敵對的世界超級大國比,中國實力相差實在太遠了。在那樣貧困的條件下,要備戰,只有實行全民總動員。於是,就有了那時特有的歷史壯景:無論建工廠,建學校,修鐵路,修公路還是築水壩,以至於修基本農田,全是人海戰術。那時中國最豐富的資源只有人了。
對於組織和發動群眾,毛主席有著豐富的經驗。那時是真正的全民皆兵。無論工廠的工人,學校的師生,機關的幹部還是農村的社員,全是民兵。甚至工廠的車間、班組、也以連、、排、班相稱。學校同樣,如,一個年級稱連,一個班級稱排,學習小組是班。三十幾年後的今天,昔日的同學聚會,許多同學見面還會問:“你當年是幾連幾排的?”“三線學兵連”的稱謂也由此而來。
“學兵連”的正式名稱是“學生民兵連”。以區別於當時同去三線的各縣、市由農民兄弟組成的民兵團、營、連。“三線學生民兵連”全來自陝西省各大中城市的六九屆、七○屆初中畢業生,年均十六、七歲,是當作補充勞力缺口的輔助勞力被派往三線的。由於年齡小,陝西省革委會決定,學兵連全部交由鐵道兵管理,編入鐵道兵各部隊,成了真正的不穿軍裝的兵。只是誰也沒有料到,這些被當成輔助勞力而補充去的年輕學生,竟成了襄渝線上各部隊裡最能戰鬥的生力軍。
無可否認,在物質極端匱乏的情況下,就更顯精神力量的重要。當年的紅軍長征,可算是典型的範例。那種可歌可泣的精神,也在這些學兵身上得到發揚:他們不計報酬、甘願奉獻;忍飢挨餓,卻樂觀向上;艱難困苦,仍奮鬥不息。從那時代過來的人,都不會忘記那時代的特徵。那時代特徵,也多少會在那代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而且,在那場實力懸殊的軍備競賽中,中國竟以這種原始特色,抵禦了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的恐嚇和威懾,為日後中國的和平崛起,奠定了牢固的國防基礎。
當然,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環境,和為適應特殊環境而採取的一些特殊措施,也不可避免的會造成一些人性的扭曲。如:要求人絕對的忠誠,絕對的服從;絕對的擯棄個性,迎合政治;以及為了理想,絕對無我等。尤其是當年正值文革中,一些原本正確的事情,也被“左”到了極致,更使人難辯真偽,難判對錯。何況我就是從那時代過來的人,我雖想盡可能客觀地描述當時的歷史場景,卻可能由於時代特徵烙在我身上的印記,而達不到真正的真實客觀。我只能盡力而為之。儘量客觀地勾勒出那時代的某些片斷,供人們思索。
事情已過去整整三十年了。而我與鐵道兵的淵源,遠不止三十年。一九五三年,我就出生在鐵道兵部隊,
《學兵二連》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