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和父親商量去冒險。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的父親勉強湊足了資金借給他,才十幾歲的兒子就這麼遠走高飛了。

幾年下來,這位毛孩子在巴西的農場面積已經發展到了52 000英畝,比父親在家鄉經營的幾千英畝的祖產要大十幾倍。他要開著飛機巡視自己的農場,僱用著上百名當地勞工,每天透過計算機瞭解最新市場動態和最新技術。目前,他正考慮明年再購買兩萬多英畝的農地。雖然他仍自認為是個農民,但當記者把他每天的日程和CEO相比之後,他勉強承認自己是個企業的CEO。

如今在巴西,已經雲集了一群這樣的美國農民。他們大多來自中西部的艾奧瓦、蒙大拿、伊利諾伊西部的鄉下,而且幾乎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所經營的農場規模一般都是上萬英畝。傳統上,中西部鄉下是美國最為落後、最封閉的地區之一。當地居民世代為農,所受的教育很少,與外面的世界有些隔絕。他們的思想觀念非常保守,本能地抗拒任何變革。20世紀60年代世界掀起“綠色革命”後,全球農業產量大增、農產品價格暴跌,這些農民的日子更加舉步維艱。沒有聯邦政府的補貼,家庭農場很難維持下去。然而,人們萬萬沒有想到,在這裡生長出來的“80年代後”的新一代農民,竟然和華爾街、矽谷的高階白領一樣,成為了全球化的先鋒。

他們的成就當然有天時地利的因素。如前一節所述,當今世界,又一次進入了“農業革命”的時代。人口的增長還在其次,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使這些國家的人們迅速改變了飲食結構,增加了肉食比例。要知道,“草食”與“肉食”相比可以節約很多糧食。從人吃穀物轉化到牲畜吃穀物、人再吃肉的營養供應鏈條,需要增加數倍的穀物才能維持。另外,能源危機刺激了植物能源的誕生,大量玉米、甘蔗被用去製造替代燃油的乙醇,進一步削減了人類的食品資源。最近幾年,農產品價格翻倍地上漲,使原本靠政府補貼生存的農業,一下子成了賺錢的產業。美國中西部的大量農戶,如今年收入都超過了十幾萬美元。

而全球化的“國際農夫”,則比安分守己地種地、坐等運氣砸在自己頭上的父輩們要成功得多。他們主動走出去尋求機會,在幾年之內就建立了一些跨國公司。不過,他們的成功,也是建立在父輩的經驗基礎之上。雖然20世紀70年代後農業蕭條,但美國一直採取保護農業的政策,維持著第一農業大國的地位。美國的農民在技術、資金等方面都得到了種種照顧,即使在這一“落後”和“過時”的產業中,依然牢牢把握著最先進的農業技術。一旦有機會出現,他們就會先聲奪人。 。。

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出國種地?(2)

如今,巴西正在崛起為一個能夠挑戰美國、澳大利亞的新農業大國。巴西雖然是左翼政府執政,但堅持親企業的政策、歡迎外資、擁抱全球市場,和美國、中國、乃至古巴等不同國家都能保持良好的關係,在國際上交友而不樹敵,進而獲得了在全球市場中的穩定地位。更重要的是,巴西地大物博,土地面積和美國差不多,人口卻少得多。巴西政府堅持積極的農業政策,透過大規模的施肥,把中部相當於一箇中等國家領土規模的土地從荒地轉變為世界最重要的大豆種植中心之一。這麼迅速的發展,單靠自己的力量當然不可能實現。而掌握著最先進的大規模耕種技術的美國農民,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而捷足先登。他們的成功,又帶動了美國農業機械、肥料、種子等方面的跨國企業的擴張。美國終於為自己優待農民而嚐到了甜頭。

相比之下,要解決13億人吃飯問題的中國,在這個誰搶佔了農地誰就領先的“農業革命”時代,卻無法成為弄潮兒。在2009年初的兩會上,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穀子研究所所長、全國人大代表趙志海提出一個非常有眼光的建議:國家應支援農民到非洲創業。他去年隨河北省農業產業協會組織的農業考察團到非洲衣索比亞和幾內亞,衣索比亞的農業部官員主動找上他,表示對中國的雜交穀子非常感興趣。趙志海代表計算,衣索比亞現有人口7 800萬,目前約有700萬人口常年靠救濟糧食維持生存,另有1 000多萬人常年缺3個月的口糧,糧食需求十分迫切,初步統計分析,衣索比亞每年缺口糧食約25億千克~30億千克。目前衣索比亞糧食作物面積1�5億畝,其中谷類作物 (苔麩、手指谷) 4 000萬畝左右,這些作物至少一半以上可以改種雜交穀子,即2 000萬畝以上,種植雜交穀子比種植苔麩、手指谷平均每畝增產150千克以上,2 00

《怎樣做大國》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