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8部分 (第1/4頁)

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他家中桌上平攤開的資料是平日他一點點收集的,其中有清人複製宋時蘇軾的枯木假山景觀清供圖、清中期的木山玉石盆景“嵌玉石仙人祝壽圖盆景”作品照和日本國目前世界最古老的收藏於奈良時代(710年—794年)藏於寺廟裡的木山的照片影印件,不多的幾幅圖片,還有北宋時文壇名家蘇洵《木假山記》和《答二任》詩作等資料。蘇氏三代人的木山情結感染了他,故宮國寶清代玉石盆景讓他心動,讓他熟悉了枯木與玉石的藝術,包括木雕、玉雕、玉石盆景。熟悉故宮、頤和園還有承德的避暑山莊中的各式樣玉石盆景,更有餘老去頤和園觀賞玉石盆景時,感悟盆景與石供關係的那段經歷。性情執著認真的他,彷彿生來就是個閒不住的人,腦中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念頭出現、激情湧動讓他有難抑制的創作衝動。他有時也拿自己幽默一下:“可能有成人多動症吧。”說罷自己首先開懷大笑,看著他開心的樣子,想象著他的忙碌,大家也忍俊不己地笑了。

現在終於又有了閒暇時間來繼續作這想幹的事了,一件久藏未了的心願了。作想往已久的事了,去實踐中國盆景藝術歷史上曾經有過的木山文化,讓餘老精神煥發。他取出放大鏡,伏在照片上細細地觀看、揣摩,尺子與劃規測量計算其間的大小比例和空間尺寸。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乾隆年間,蘇州造的屬國寶級玉石盆景: “嵌玉石仙人祝壽圖盆景”,為木山嵌玉的根雕枯藝與美玉的結合體,置於銅鍍金鏤萬字紋欄杆盆缽中。作品通高厘米、座長90厘米、寬37厘米,座中木山古意盎然。木山其間採用白玉、碧玉、瑪瑙、翡翠、松石等制花卉、人物、圓亭等。美玉製成的靈芝、仙桃、瑤草、石筍等五彩繽紛。山腰置一座藍頂圓亭,七位仙翁或立或相伴行於山間、對坐亭間暢談。其間玉鶴口銜仙草飛懸山項,玉鹿伏臥山亭旁。一件寓意仙人祝壽的景觀,造型博大、人物細膩、神情兼備的蓋世佳作。花草與鳥獸等色澤清朗,疏密相間,錯落有致,情趣盎然為大中型盆景之精品大作。為實物和文獻記載之孤品,也是木山玉石盆景開先河之作。舉著盆景照片愛不釋手的餘啟明,一邊聚精會神看著一邊心中不住地讚歎著,同時一個願望漸漸地萌生並明朗起來。

“……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則疑其有數⑦存乎其間。且其孽而不殤,拱而夭,任為棟樑而不伐;風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為人之所材,以及於斧斤之,出於湍沙之間,而不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後得至乎此,則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愛之,則非徒愛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愛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見中峰,魁岸踞肆⑧,意氣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莊慄刻削,凜乎不可犯,雖其勢服於中峰,而岌然決無阿附意。籲!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蘇洵名篇《木假山》中*描述與真切感受的文字,他熟得不能再熟,全文通背,讀文如見其物地讓他嚮往,讓他有躍躍欲試的衝動,只是好東西可遇不可求地,遺憾成了所有人的同感。他常常一個人伏在書桌翻過來調過去地觀看雜誌上不甚清晰的清代木山繪圖,讓餘啟明充滿了遐想。在他看來,蘇氏木假山可以視為觀賞型根藝開先河之舉,蘇洵以文學家的素養和藝術家的敏銳觀察力,慧眼識真金地將漂泊於江流,沉沒於泥沙之中的幹年楠木,形如山巒之崢嶸險峻,欣然購之。繼爾妙施技藝,製成維肖之“三峰鼎峙”木假山,逐以賦予“三峰”人格化。在將假山自四川眉山縣運至京城汴梁時,特在木山前築池,製成山水盆景。一幅清泉、崇山,山水相映的景觀,賦予假山集形、神、意、情於一體的盆景藝術美。讀文賞圖讓餘老明白:蘇氏木假山具有很好的藝術價值與歷史地位,它自誕生始,將根雕枯木藝術與文學藝術實現了結合,進行創造、賞析、使之影響擴大;制木假山並寫詩文,令木山有了立意,有了創作的主題。美文《木假山記》為我國較早的根與枯木藝術理論;木山佳作為歷代名人所敬仰,宋著名詩人梅堯臣,陸游均為木山賦詩頌揚;傳至明洪武年,為紀念三蘇父子,改蘇宅為祠,專門建有“木假山堂”,後來毀於戰亂。清道光年間眉山人李夢蓮重見“三峰宛具”之異木,重置於木假山堂,雖非原作蘇氏遺風猶存。文字的描述讓餘啟明啟發、充實了想象力,於是他對木山與木山文化結下了緣,他總想蘇氏三代人何以對木山樂此不疲,那是智者樂山吧。

手中的圖片影印件,是現在日本奈良正倉院收藏的一件長87厘米、寬45厘米、高31厘米的朽木假山照片,木山由三部分組成:由山嶽的土臺形成的檯盤,海

《"樹供"的傳說》 第3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