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十四

最令劉曉久久逗留的還是放置在各式各樣如屋形、葫蘆形、橢圓形、方形的博古架上的諸多微型盆景和壁掛式、立屏式盆景,這些最早出現在上海的藝術創新作品。展臺上採用各種紅木、檀木、花梨木、烏木、酸枝木材料,造型別致輕巧的博古架上,錯落有置地放著一盆盆,盆缽僅酒盅大小器形仿照大盆一樣眾多款式的盆缽裡,植有精巧造型,宛如古樹木狀僅三五寸大小的微型樹木盆景和同樣別緻可以放在手掌中的山水盆景。“迷你”型的樹樁同樣的具有曠野樹木之生態,做工同縛扎大樹樁同樣的考究,盡顯盆景的精巧玲瓏。眾多不同植物,不同盆缽的微型盆景千姿百態地組合於一架之上,創造出一種千姿百態共“繪畫卷”別具一格的整體美,集萬變歸一統“和”的審美情趣,令人百看不厭地愛不釋手。掛壁式、立屏式盆景也是同屬上海盆景人首創,在展館中的牆體上掛著標明“春”、“夏”、“秋”、“冬”字樣的四季掛屏。即在畫有四季花卉圖案的壁畫上,選用典型象徵性的山石和具四季常綠特徵的盆栽樹樁,種植在預先隱藏並固定在壁掛背面上的盆缽中,使從壁板探伸出樹幹枝葉鮮活的樹樁與掛壁上已有的山水或花鳥魚蟲繪畫溶合一體地交輝呼應,平面的畫面與立體的樹木、鮮活的與無生命的藝術渾然一體,共同創造著四季分明,畫意泱然的圖式效果。這些藝術創新佳作有著極強的裝飾性效果,又動靜結合很有生活氣息,也因此很是吸引觀者的眼球。

對眼前的東西早己司空慣見的餘老不耐煩地幾次回視劉曉,以示催促。當他看見劉曉對這些藝木創新作品表現出的少有的熱情時,他也被感染似地轉身懶散地踱步過去。餘老指著博古架上各款式的微型盆景笑道:“有意思吧,從六十年代一經面世,至今幾十年的傳播,現在微型盆景己在全國各地普及,並且在全國盆景展中獨立設獎項,連國外都有人制作。這可是上海人的創舉,也是體現出世間萬物適者生存,應運而生的道理。”劉曉聽得摸不著頭腦,不知所云地呆呆地凝神望著餘老。此時餘老緊閉著嘴角抿出一絲不易查覺的笑意,甚至是有些沾沾自喜。他環顧了一下四周,近處的微型盆景和展館外遠處那些窗外伸出掛有衣物竹竿的老式樓房,典型的上海弄堂民居與風趣的民風。餘啟明饒有興致地引出了話題:“我正在寫著一篇關於居住條件與盆景規格形式關係的文章,主要想從藝術文化歷史上尋求盆景幾何尺寸的變化規律,試著從中剖析盆景規格與人們居住條件和生活方式的內在關係,剖析盆景從唐朝時宮廷內養植的大型、宋時庭園的中型,元時民間的小型化,明清代以置於几案上為最佳者的史實。文中特別講到上世紀中期中國內地幾十年的不顧及民生造成全國性住房的緊張,當時居全國人口第一,人均住房面積最低也居全國之首的也是上海。但是天性活潑、見多識廣的上海人熱愛生活,喜歡園藝特別喜歡盆栽、盆景,於是創造了弄堂裡、小閣樓中的大自然,微型盆景、壁掛式盆景、立屏式盆景等,放在櫃廚上、掛在牆壁上不佔地方,這就是上海人的智慧,創造了適者生存,少佔空間卻同樣富有雅趣的微型盆景藝術創新形式。”

聽到這裡,劉曉方才漸明白餘老剛剛談話時鬼秘神情的內中。他故意討好且一本正經地說:“我覺得還要加入因現代居住環境的變遷為盆景的尺寸標準又帶來有向大中型發展的新變化,比如北京人過去住平房、住四合院有院子可以種花草,可以擺人可搬動的盆景,以便冬天搬到室內,比如您家。可是現在大多數都住樓房了,在大客廳裡養了又不用搬動,所以這盆景尺寸還要變化,包括盆土都最好用人工基質才好,不然土壤生蟲又成問題,唉,人工基質又太輕不好固定樹樁,還得用營養液,您說是吧?您的大作什麼時完成?何時版出?您可要讓我先睹呀。”得意的餘老笑哈哈地:“當然,當然。你講的因今天生活居住環境帶來的變化是要寫上,比如近來己有不少的創新,象噴霧式山水盆景就很受歡迎,放在居室內又觀景又加溼,兩全其美呀。又比如盆器的底孔也要變革,而且無底孔就沒了漏水漏汙的問題放哪兒都行,還要解決水多了怎麼辦,很有意思,至於你說用人工基質不利固定樹樁,我曾用石板捆紮樹根部蓋上矽石、泥炭土再植上綠苔,很好的。這樣吧,我們明天去見一位盆景大師,擅長微型盆景製作,圈內很有名氣。去年他在咱們社出的那本《微型盆景藝術》的畫冊,我的編輯。他人很熱情現在還常與我電話聯絡,我們去拜訪一下他,你也可以多看一些微型盆景了。”話題經兩人越說越展開,談到了幾架與盆缽的造型與色彩協調、談到盆景與傢俱的風格與擺置

《"樹供"的傳說》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