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積極向歐洲以外地區傳教,以彌補天主教勢力在歐洲的後退,新教積極在東亞傳教要等到19世紀後。而英文的“Christian”一詞,譯者將其譯成耶穌信徒,包括天主教徒與基督教徒,不譯成基督教徒,以免被誤解為單單指新教信徒。

它變成幕府採取行動對抗該威脅的焦點。這行動不僅針對西洋人,也指向信耶穌的日本人。如同當時的刑罰一樣,幕府的行動是無情的,尤其對日本耶穌信徒。

在17世紀初期,幕府加強迫害他們。許多被懷疑是耶穌信徒者被要求用腳踏上有十字架像或類似耶穌象徵的銅製平板。有些人仍然堅守信仰,即使用來迫使他們放棄信仰的刑罰很恐怖,例如挖眼球、在父母面前折磨其幼兒。死刑執行也同樣可怕,行刑方法包括釘十字架、用鋸子斬首或丟進沸騰的熱池裡。

迫害的高潮是1638年靠近長崎的島原大屠殺,多達35000人被幕府部隊屠殺,包括男人、女人及兒童,他們大多是耶穌信徒。這不是純粹的對耶穌信徒的迫害,同時也是為了敉平民眾因不滿納稅與反抗一位大名而引發的叛亂。無論如何,屠殺的原因被忽略了,而該事件有效地終止了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在日本的公開活動(雖然有些人仍秘密信仰耶穌,尤其在長崎地區)。從1640年起,所有日本人必須到佛寺登記,以證明他們不是耶穌信徒,這一規定也有助於監督人民。

第一節 穩定才能夠生存(5)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傳教士在1614年被驅逐出境,但西方商人繼續被允許來訪甚至居留。然而,幕府逐漸感覺外貿帶來的不利超過利益。從國家安全形度來看,外貿不僅讓幕府時常擔心,而且某些大名藉著參與外貿致富對於幕府也是間接威脅。甚至早在此階段,幕府就基於經濟動機希望保護國內商人免於過度的競爭。

至1639年,所有西方人已被驅逐出境或自願離去,惟一的例外是荷蘭人,但他們僅僅被許可居留在長崎港內的小島——出島。假如幕府未高估英格蘭天主教會的勢力(天主教徒在英格蘭佔少數),英格蘭可能也會被允許繼續跟日本貿易。荷蘭人為了獨佔對日貿易特權,可能故意誤導幕府。其後兩個世紀,日本有效地閉關自守,而荷蘭人連同中國人與朝鮮人,是惟一獲准跟日本交易的外國人。這是後來被描寫為鎖國時代的時期。

這情況不單是外國人被禁止入境日本,因為幕府似乎拒絕任何形式的舶來事物。從1635年起,除了極少數例外,日本人不被允許赴海外旅行,而當時正在海外的日本人被禁止回國(人數約10萬人,大多在東南亞),違反者將被處死。至此階段,航行海洋的大型船隻的建造也被禁止。

鎖國令釋出時,海外日本人人數多得令人吃驚。日本商人(與海盜)航行遠至印度洋與澳洲以北的阿拉福拉海。也有許多日本人實際居留海外。在菲律賓有大約3000人的日本人社群,有許多日本人在暹羅(泰國),日本人居留地點遠達塞蘭(Seram,今日印尼東南部)。這些人最後與當地社會同化。H。 Frei估計在1604年至1635年之間有大約10萬日本人赴海外,其中約1萬人可能永久定居當地。與朝鮮的往來是例外,日本在釜山設有倭館。

獲得授權在沿海從事貿易的船隻必須展示幕府發給的官方印信。這印鑑通稱為“丸”,至今日本船隻名稱最後一字仍用“丸”。

西洋人的到來加上接著展開的國家統一過程,有助於使日本人產生國家意識。南方的琉球群島與北方的北海道在17世紀初開始被編入日本版圖,使得當時的日本的地緣政治形態很接近今日日本。當時日本的世界地圖(改造自中國事物的另一例子)顯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而非日本。很明顯,德川時期的日本至少暫時沒興趣跟他們眼裡的次要國家過多交往。對於德川統治者,鎖國也是安全得多的國家政策。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節 武士與倫理(1)

當全國進入持久的穩定與和平階段,甚至沒有任何真正的外來威脅時,武士開始變得過剩。儘管有農民叛亂要敉平,要維持主君的名譽,以及有少量的治安工作要做,但沒多少工作給真正的武士做。他們反而變成官僚與行政人員。他們的戰鬥變成僅僅是紙上談兵。

在社會秩序中佔據上層階級的這些人,為其幾乎寄生的生活感到萬分困窘。他們抓住任何機會以實際行動證明其勇敢,他們賣力至可笑的地步來證明其存在。有點兒諷刺的是,武士理想——武士道的某些最清楚的表現卻出現在

《日本小史》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