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總之,領導首先要善於主題思維,抓核心任務、抓問題本質。其次要善於用理性克服直覺的盲目性、放大真知的作用。例如張總他們基於客戶價值抓本質、利用流程再造提高整體性和放大個人和企業功能。第三,在知識經濟時代,領導還要善於調動大家的知識創造能力,整合每個員工知識,這既需眼力,又需智慧!例如印總透過現象看人才本質並恰當使用,還透過激勵制度引導更多的人圍繞企業目標釋放他們的聰明才智!最後,永遠保持敏銳性,不斷從現實操作和環境中感知變化,以小察大,以“火眼金睛”把握方向!

“普通人”→“管理專家”

在《管理學家》雜誌2007年第一期主編寄語裡,我從管理的知識結構和領域專家的行為特徵等方面分析了為什麼許多情況下“專家管理”≠“管理專家”。但現實裡,我們又可以看到許多普通人(按通常對專家的理解很難將他們列入任何專家行列)但卻成就了一番番偉大的事業,經常被譽為“管理專家”。這就是為什麼我將本期主編寄語命名為“普通人”→“管理專家”,換句話說“普通人”也可能成為“管理專家”。

最近,《管理學家》雜誌主辦了“中國首屆商界領袖與商學院院長高峰論壇”,目的是透過成功的管理實踐家與管理教育家的交鋒,更進一步探討如何造就管理專家。演講時,我在上述兩個表示式之間加入了“商學院”,並畫了個大大的問號?意思是問:既然“專家管理”≠“管理專家”,而“普通人”→“管理專家”,那麼商學院到底起什麼作用?自然,到會商界領袖、商學院院長、相關專家、媒體人士對此進行了激烈爭論和深入研討,我這裡只想對“管理專家”的成長再作一點分析。

管理是人類社會透過群體的合作實現目標的一類實踐活動。管理現象無處不在,普通到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可感受到其存在及其優劣。於是乎,任何人都無一倖免地融入在管理活動中,並可能有機會介入管理。這就給了每個人對管理進行評說的資格,正如有位專家在評價我的研究工作時謙遜地說,“我雖然不懂管理,但卻有被管理的感受”。在一個人人都有感受、都有經驗和積累的領域想成為專家,一方面機會很多,另一方面又非常的不容易。我們知道,專家是指在某個方面有豐富知識和造詣的人士。就管理活動的本質來講,其專業知識和造詣可以表現在不同方面,可以是長期積累的經驗,也可以是總結、學習而來的知識,還可以是知識和經驗透過自身感悟和創造昇華而成的藝術,自然也可以是透過長期的學習、感悟、操練後萃取精練為哲學層面的東西。因此,我們不難理解,因為管理活動的通俗性,任何人都有機會利用其聰明才智、未經專業的管理學習和訓練成為掌握一定管理規律、具備一定管理技能、或很高管理素養的管理專家(但這並不排除“幹中學”(learning by doing))。但我們無法迴避的是,透過專業學習和訓練要比僅靠實踐摸索和積累成就為管理專家的可能性要高出很多,我們不能因看到許多經過專業學習和訓練的人未能成功而有人未經專業學習和訓練而成就了一番事業就否認專業管理學習和訓練的價值。因為,儘管人人都會有管理的感受或被管理的經驗,但未必人人都適合從事管理活動或成為管理專家,如同其他行業,管理也有其領域知識和特殊的行為要求,缺乏這種潛質的人即使受過管理的專業學習和訓練也不一定能成為管理專家;而如果真正具備管理潛質的人,即使沒有接受專業的學習和訓練也會透過“幹中學”及實踐感悟和積累成為管理專家,這些人一旦接受管理專業的學習和訓練更會如虎添翼。

。▲虹▲QIAO書吧▲

第20節:領導與管理(18)

分析了管理專家的產生途徑,我們可以進一步分析管理專家的型別和層次。管理涉及知識(科學)、經驗(手藝)、技術(藝術)、哲學(智慧),知識(科學)可以學習,經驗(手藝)需要實踐、操練習得,技術(藝術)需要學習和感悟,哲學(智慧)與個人潛質和後天的學習、閱歷、境界有關。在上述四個方面有豐富知識積累和具備較高造詣的人士都可稱為管理專家,因其專長不同,可從事不同的管理活動。例如,透過管理的專業學習和訓練,掌握了關於管理比較系統的知識的人,如果其有較好的表達能力和聯絡實際的分析能力,就可從事管理研究和教學。而積累了大量管理實踐經驗的人如果注意不斷學習和提高,可能會成就為出色的管理實踐家。因管理必須面對人及應對由此產生的各類不確定性,如果上述兩類人能夠積極主

《管理之道》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