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頁)
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基層對國內形勢的認識是很模糊的,國共正在合作搞
統一戰線,我們跟第十八集團軍兩部分怎麼合作?怎麼打日本? 不大知道。
在宣傳抗戰的大照片裡,經常會看到毛澤東、*、朱德、劉伯承、賀龍、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李宗仁這些高階將領,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中國高階將領,我們唱歌也是唱打倒日本帝國主義,誰是共產黨的誰是國民黨的沒有區分,營級以下的下級軍官都不懂,當時的政治思想教育還沒做到這一步。
共產黨就不是了,解放戰爭時,一個士兵都知道要打倒國民黨,打倒蔣介石,但國民黨軍的營長都未必知道打這場戰爭的目的;政治教育很薄弱。廖耀湘對整個形勢的認識,用後來的眼光看,是軍事素質很好政治素質不行。
第九節 打到東京去(3)
但廖耀湘反對賭錢,下部隊看到有賭錢的就逮起來。廖耀湘有幾個特點:不準賭錢、到城市裡不準下小館、不準上妓院, 餓了下小館吃飯都不行,要回部隊裡吃。我後來就沒少執行這個任務,揹著槍巡邏,上飯館吃飯的都是軍官,沒有當兵的,軍官手裡有些錢沒地方花,去吃碗麵條現在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當時不行。遇到了就上去行個禮,請他回營。那些軍官都老老實實的,剛吃了一口甚至還沒吃呢,就得走人,不走是不客氣。
廖耀湘對這些問題很重視,她老婆也到過印度,坐小飛機過來探親,他老婆就說,我這個瞎子啊,他當指揮官管得嚴點,你們體諒點。不然部隊怎麼有戰鬥力呢?這個不良習慣要改掉, 不改就影響戰鬥力。
他們都是有文化的人,文化人說的話讓人信服。
遠征這場戰爭,在戰爭史上是不多見的,環境太惡劣了, 此前對這種戰爭環境都沒有經驗、沒有準備。尤其在第一次遠征,從頭到尾我們都處於劣勢,太不容易了。加上和你共同作戰的友軍實際上是你半個敵人,那英軍比敵人還可怕,起碼我知道敵人是敵人。
侵華日軍的計劃,就是要把緬甸拿下來,卡住物資通路, 迫使中國投降,日軍已經把東南亞的泰國、越南、柬埔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都佔領了,進一步佔領印度、緬甸、寮國後,要把大部分部隊拉到歐洲跟德軍會師, 野心很大。所以中國就是要把日本軍隊全部拖住,讓他放不下, 走不了。最後把緬甸日軍的五六個師團全部消滅了。
當時大家也很思鄉,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很強,但是思鄉就得先把戰爭打贏了,才能和家人團聚,那時候光榮啊,那多有面子啊,你當亡國奴什麼樣啊?不能打敗,打敗了我們國家就完了,必須打勝,就是這種心情。
編者注:緬北反攻結束後, 已回到美國的史迪威給廖耀湘發來賀電:“這是你的光榮,是新二十二師的光榮, 是中國駐印軍的光榮,是全體盟軍的光榮,更是中國人民的光榮!”
編者注:史迪威於1944 年10 月21 日被羅斯福召回,由魏德邁接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學界稱之為“史迪威事件”。該事件表面是由史、蔣矛盾激化而引起,其背後卻是中美兩國的國家利益之爭。
編者注:一九四五年十月, 根據蔣介石指令,杜聿明指揮中央軍包圍昆明城, 將龍雲部隊繳械, 並傳達蔣介石之命,免去龍雲本兼各職,調任軍事參議院上將院長,實際為軟禁,史稱“十三事件”。
遠征的勝利就算不是為中國人奠定抗日戰爭最後勝利的基礎,也可以說是有貢獻。後來的歷史用後來的話說,杜聿明、廖耀湘這些人都是革命的罪人、戰爭的罪人,但是應該說,他們在這段歷史上是對國家有貢獻的,沒有這場勝利,當時的中國抗戰就要更艱難。
當時衛立煌領著國內三十多萬遠征軍已經收復雲南騰衝,正在往緬甸打,就要和我們在碗町、芒市會師了。
大家就議論下一步往哪兒去?那時有這個說法,緬甸的日軍殘餘不能往雲南跑,必須往東面泰國跑,大家估計會繼續進攻臘戍、南坎等地,然後向寮國、泰國、越南追擊逃敵,上面的將領可能也有這個意思。
十二月中旬,三十八師攻克了八莫,十二月三十一日,我們奔赴八莫新開闢的飛機場,飛行一個多小時到了密*。
一九四五年一月一日,在密*機場又上飛機,大家不理解為啥老坐飛機,就議論這是要上哪兒去?有的說是不是要追擊日軍?也有人說了,是要回國吧。飛了兩個多小時後,看明白了,我們是回國了。
緬甸的日軍還沒投降,追擊殘敵願望
《1944-1948我的戰爭》 第1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