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十三章 戰機 (第1/2頁)

閃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做為帝國海軍的締造者,馮承乾卻不大清楚帝國海軍的近況。

返回帝國海軍之後,馮承乾提出對服役超過十年的戰艦進行全面改造。雖然他的建議沒有得到全部採納,最終只決定對一九零零年之前建造的戰艦進行全面改造,在一九零零年到一九零四年間建造的戰艦隻進行部分改造,但是對帝國海軍來說,這仍然是自馮承乾時代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

到一九一四年六月底,已經完成改造的主力艦隻有四艘,即只進行部分改造的四艘“拿騷”級戰列艦。此外,“皇太子”號、“威廉大帝”號、“威廉皇儲”號、“卡爾親王”號與“奧古斯塔皇后”號等四艘戰列艦正在改造,“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即將完成改造。需要接受改造的還有“赫爾戈蘭”號、“東弗雷世蘭”號、“圖格林根”號、“奧騰堡”號戰列艦與“毛奇”號戰列巡洋艦。雖然五艘“德皇”級也列入了改造清單,但是改造專案在大戰爆發前取消,以免耽擱艦隊作戰。

此時,帝國海軍可以用於作戰的主力艦並不多。

除掉正在改造、以及完成改造但是沒有歸隊的戰艦,僅有五艘“德皇”級戰列艦與四艘“國王”級戰列艦,以及“毛奇”號與“塞德利茨”號戰列巡洋艦,主力戰艦總共也就只有十一艘。

顯然,局勢並不樂觀。

要知道,就算不把地中海艦隊算上,英國的本土艦隊也有近二十艘主力艦,而且以新式戰艦為主。

只是,馮承乾沒有放棄。

即便沒有希佩爾海軍中將提醒,馮承乾也知道,開戰之初是帝國海軍獲得勝利,並且壓制住英國皇家海軍的最佳時機。

關鍵就是,如何湊組出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

首先就得調整改造計劃,比如讓兩艘“赫爾戈蘭”級與兩艘“圖格林根”級戰列艦返回艦隊,加快正在進行的改造工作。如果能夠在兩個月之內,讓正在改造的四艘“拿騷”級戰列艦與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歸隊,以及讓“馮-德-坦恩”號完成改造,那麼帝國海軍就能湊出一支擁有十三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與五艘前拿騷級戰列艦的主力艦隊,也就有能力挑戰英國皇家海軍。

其次得加快在建戰艦的工程進度。

此時,正在船臺上建造的戰艦中,有四艘“拜仁”級戰列艦,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與一艘“馬肯森”級戰列巡洋艦。在這八艘戰艦中,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艦最接近完工。

顯然,帝國的造艦工程與馮承乾的規劃並不完全一致。

在擔任帝國海軍戰爭大臣的時候,馮承乾一直反對建造戰列巡洋艦。雖然他批准了“布呂歇爾”號、“馮-德-坦恩”號與兩艘“毛奇”級的建造方案,但是戰列巡洋艦的優先順序別一直在戰列艦之下,即在滿足了戰列艦的建造需求之後,再考慮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把戰列巡洋艦當成戰列艦的替代品。

馮承乾這麼做,有極為充足的理由。

嚴格說來,戰列巡洋艦是英國制海思想下的獨特產物,只適合英國的海權觀,其他國家都用不上。別的不說,在英國大肆建造戰列巡洋艦的時候,除了帝國海軍本著你有我也有的思想建造了幾艘之外,沒有一個國家、哪怕是海軍實力僅次於英德的美國也沒有跟著建造這種昂貴的戰艦。

對帝國海軍來說,與其建造戰列巡洋艦,還不如建造速度更快的高速巡洋艦。

馮承乾離開海軍部之前,就制訂了建造高速巡洋艦的計劃。按照他的規劃,這種專門用於遠洋破交作戰的巡洋艦,必須具備一萬海里以上的續航力,採用煤油混燒鍋爐,最高航速超過三十五節,配備二百毫米主炮,自持力在一百二十天以上,且能在偏僻的港口內進行基本維護。

顯然,這種戰艦是針對帝國海權觀而設計的。

按照馮承乾的設想,高速巡洋艦擁有比戰列巡洋艦更快的速度,因此在與敵人的戰列巡洋艦遭遇時,能夠迅速逃脫,其火力與裝甲巡洋艦相當,因此在遭遇敵人的裝甲巡洋艦時能夠從容應對。

提爾皮茨出任海軍戰爭大臣後,延續了馮承乾的發展道路。

兩年前,“柏林”號快速巡洋艦正式動工建造。到大戰爆發前,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一萬八千噸、配備了三座三聯裝五十二倍徑二百毫米主炮、設計最高航速達到三十六點五節的大型戰艦已經完成了比分之九十的船臺建造工作,預計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底建成、在年底正式服役。

可惜的是,提爾皮茨也只做了這麼多。

當初,

《帝國風雲》 第七十三章 戰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