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些人總是恪守固定的時間辦事而不願稍作變動。例如管理者在下班時,雖然次一班6∶05分的班車不愁沒有座位,但是他們總是超5∶45分那趟擁擠不堪的班車。

有些管理者總是以時間為行為準則而忽視其它一切。例如長途電話的通話時間一超過三分鐘,則令管理者感到極度不安,雖然增加的通話時間可以節省幾天的旅途奔波或是代替冗長的會議。

視時間為主宰的人雖然重形式而不重實質,但這並不意味他們一定喜愛形式。管理者有時也會違背形式的要求,但管理者不敢公然違背,而只是以“自欺欺人”的方式逃避。例如管理者常聽某些人說“偷得浮生半日閒”。言下之意為:

(1)他們不應當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偷閒;�

(2)他們想偷閒,而且無論如何都要偷閒;�

(3)他們期望能避免罪惡感或良心的譴責。�

視時間為主宰的人並不面臨“選擇”的困擾,他們生活得頗為瀟灑,因為他們只需聽從時間的指揮而無需費腦筋。他們最大的缺點在於無條件的向時間屈服,以致不能善用時間,發掘生命過程中無窮的機會更無從談起。

視時間為敵人的人:重效率而不重效能

視時間為敵人的人,經常將時間當作超越與打擊的物件。這種人的行為特徵為:�

(1)自管理者設定難以完成的時限,以便“打破記錄”或“重新整理紀錄”。例如這種人開車上班, 喜歡尋找捷徑,以便創造紀錄;對這種人來說,節省下來的一點時間好象能積蓄下來似的。�

(2)在任何約定時間的場合,因早到而感到“勝利”、因遲到而感到“沮喪”。這種“勝利”或“沮喪”的感覺,是針對時間的早晚而產生,並非針對時間的早晚所導致的後果而產生的。例如有些人開會總是早到,則令早到的便是等候其他與會者的來臨。仍有一些人因約會時遲到一、兩分鐘而感到沮喪,他們卻是因自己與時間打輸了一場仗而感到沮喪。

視時間為敵人的人一個最大的長處,便是洋溢著突破障礙的競爭精神。但與時間競賽的人,是終究註定要失敗的。其次,當一個人的心理經常處於競爭狀態,他將難以充分體會經驗、成就或喜樂。管理者也將難以生活在現在,因為他的心擺在了下一場的戰鬥上。管理者視時間為敵人,就是重效率而不重效能。“效率”基本上是一種“投入——產出”的概念。當管理者能以較少的“投入”獲得同等的“產出”,或是以同等的“投入”獲得較多的“產出”,甚至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多的“產出”時,則被視為富有效率。

自從泰勒於上世紀前倡導“科學管理”以來,效率的概念不但已經家喻戶曉,而且逐漸成為鑑定好壞與判別對錯的價值尺度,甚至在若干場合中還被當作一種追求的目標!效率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視,恐怕應歸功於管理學界對它不遺餘力的研究與追求。從早期的“動作研究”、“時間研究”與“工作設計”到近期的“作業研究”、“計劃稽核術”等技術性探索,無一不是致力於提高效率。在可支配的資源(包括時間)極度匱乏的情況下,講求效率是明智和必要的,因為效率的提高足以減輕資源(包括時間)的浪費。可是,為了將“效率的提高足以減輕資源的浪費”變成事實,管理者仍要講求“效能”。所謂效能,是指適合目標的設定,以及為完成特定目標所需的適合手段的選擇。有效能的管理者不但能夠制定適合的目標,而且能夠選擇適合的手段以完成既定目標。譬如當黑白電視機已處身於“生命迴圈”的成熟期,而彩色電視機正方興未艾時,若管理者仍選定黑白電視機為目標產品,且不論其生產效率有多高,這種產品肯定要滯銷。這樣的管理者是無效能可言的。再如管理者為了推銷女性化妝品,而在某一電視節目內從事產品廣告。倘若該節目(此即完成目標的手段)不受女性歡迎,則不論其收視率有多高,或廣告費有多便宜,這種廣告肯定無法實現促銷的目的。這樣的管理者也是無效能可言的。上述例項顯示,倘若管理者只講求效率而不講求效能,則將因為目標無法實現而導致嚴重的資源浪費。這對講求效率以避免浪費的管理者來說,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而令人遺憾的是,只講求效率而忽視效能的管理者卻比比皆是。當代著名管理學者彼得·杜拉克有鑑於此,在1966年撰寫了《有效的主管》一書,以呼籲管理者重視效能。在這一本書上,他很簡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這兩句名言,頗值得管理者三思。

儘管有

《哈佛經理的時間管理》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