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頁)
打死也不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4)pm型:績效弱,維持弱。
三偶先生根據對十多種職業、15年時間、15萬人次的測量,得出的結果是,在四種領導風格中,PM型最佳,pm型最差,Pm、pM居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在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派和以華生為代表的行為主義學派之後,形成了心理學上的“第三思潮”。他在1943年出版的《人類動機論》中首次提出了需要的五個層次,並於1954年出版的《動機與個性》一書中修改為七個層次。
這種理論基於3個基本假設: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夠影響他的行為,只有未滿足的需要能夠影響行為,滿足了的需要不能充當激勵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層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從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複雜的(如自我實現);
(3)當人的某一級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滿足後,才會追求高一級的需要,如此逐級上升,成為推動繼續努力的內在動力。
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層次為:
(1)生理需要:保證基本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水、住所、性滿足等需要;
(2)安全需要:身體上、心理上、經濟上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需要;
(3)社交需要:也叫歸屬與愛的需要,對友情、愛情、歸屬和接納等方面的需要;
(4)尊重需要:內部的自尊、自主和成就感需要,外部的地位、認可和關注需要;
(5)求知需要:知道、瞭解和探索事物的需要,而對環境的認識則是好奇心的結果;
(6)審美需要:追求自然形態的美、意識形態的美的需要;
(7)自我實現需要:個人成長與發展、發揮潛能、實現人生理想的需要。自我實現以達到人格的完美,從而成為自由、健康、無畏的人,即自我實現的人(Self…actualizing man)。
馬斯洛將七個層次的需要劃為兩大類:
(1)低層次的物質需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2)高層次的精神需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柯林&;#8226;威爾森透過研究,在馬斯洛的基礎上新增了比自我實現更高的需要——“超越需要”,並指出,不同層次的需要是人類天性中固有的東西,即具有本質和本能傾向,文化和外部環境不能扼殺它們,只能抑制它們;心理健康程度越高的人對低層需要不斷超越的需求越強烈;與需要層次相對應,不同人格層級中,相對高階人格的人,其身心的健康程度越高,即自我實現和超越型人格是最優的人格型別。
【強化理論】
強化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等人提出的一種理論,也叫操作條件反射理論、行為修正理論。
斯金納在心理學的學術觀點上屬於極端的行為主義者,其目標在於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而不去推測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和狀態。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採取一定的行為作用於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後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後重複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減弱或消失。人們可以用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後果,從而修正其行為。
強化理論是以學習的強化原則為基礎的關於理解和修正人的行為的一種學說。所謂強化,指的是一種增加它前面的某種行為重複出現次數的一種權變措施。正強化對人的行為採用的是促進性的、令人愉快的措施,負強化對人的行為採取的是壓制性的、令人不愉快的措施,但結果都表現為這種行為重複出現次數的增加。
最初,斯金納只將強化理論用於訓練動物,後來用於人的學習上,發明了程式教學法和教學機。強化理論具體應用的一些行為原則如下:
(1)經過強化的行為趨向於重複發生。所謂強化因素就是會使某種行為在將來重複發生的可能性增加的任何一種“後果”;
(2)要依照強化物件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強化措施。人們的年齡、性別、職業、學歷、經歷不同,需要就不同,強化方式也應不一樣。如有的人更重視物質獎勵,有的人更重
《企業管人要典》 第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