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可惜沒有如果,文官集團的突圍變成了老百姓的災難,一套潛伏於國家正式財政制度之下的“亞財政”開始大行其道,各種巧立名目的苛捐雜稅遍地開花。
那麼不收行不行呢?不行。知縣不收無以進知府,知府不收無以進藩司,藩司不收無以進巡撫,巡撫不收無以進京官,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此風一開,便不可止,只能愈演愈烈,成為大明朝無法根除的一個痼疾,只等爆發之日的到來。
不用等太久,說來就來。
41 二王PK
由於明朝實行軍屯制,武官世襲,承平日久毫無戰鬥力,能打的沒幾個,因此不得不倚仗文官來領兵。
文官帶兵怕就怕紙上談兵,懂兵法而不懂實戰,釀成袁崇煥式的悲劇。事實上兵部上下那麼多官員裡,長期以來最不缺的就是高談闊論之徒,這幫人天天盼著打仗,聚在一起個個都是戰略家,但凡聽到任何風吹草動,立刻戴好軍事專家的面具,跳出來評頭論足一番,這個認為中國可以說不,那個認為中國不高興,好像全中國人民就他們幾個醒著似的。
王瓊作為兵部尚書,是個優秀的戰略家,卻也沒有實戰經驗。不過沒關係,王瓊當過吏部侍郎,眼光是很毒的,看人是很準的,他注意到了王陽明。
雖說都姓王,但這倆人之前的生活軌跡幾乎沒有交集。王瓊是個低調務實之人,靠長期治理漕河取得成績升任河南佈政史、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吏部侍郎,直至兵部尚書。可以說一路走來憑的都是踏實肯幹,任勞任怨,典型的工科男。
工科男王瓊之所以會青睞文科男王陽明因為兩件事:
一,王陽明十三歲就單槍匹馬跑到居庸關,並射箭趕走了蒙古人;
二,王陽明喜歡鑽研兵法,經常以果品盤碟佈陣,督造王越墓時以兵法節制民工。
這就OK了?是的 ,這就OK了。
這兩點至少說明了他有膽識,有追求,有準備,有意願,這就夠了。至於到底能打不能打,打之前誰也不知道,就跟你很難從外表上判斷一個女人是處女還是非處一樣,只有去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兵道即詭道,講究不按常理出牌,王陽明沒有大多數文官身上那種迂腐之氣,這也是被王瓊注意到的一個重要原因。
注意到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半個月後吏部收到一封《辭新任乞以舊職致仕疏》。
王陽明要辭官。
理由上疏中寫得明明白白:臣自幼失慈,鞠於祖母岑,今年九十有七,旦暮思臣一見為訣。去歲乞體,雖迫疾病,實亦因此。
明朝版《陳情表》。
陽明不是郭小抄,沒有照搬《陳情表》,而是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振振有辭,讓吏部的官員們再次領略了中國語言的魅力:臣才本庸劣,性復迂疏,兼以疾病多端,氣體羸弱,待罪鴻臚閒散之地,猶懼不稱;況茲巡撫重任,其將何才以堪!夫因才器使,朝廷之大政也;量力受任,人臣之大分也。
伏願陛下念朝廷之大政不可輕,地方之重寄不可苟;體物情之有短長,憫凡愚之所不逮;別選賢能,委以茲任。憫臣之愚,不加謫逐,容令以鴻臚寺卿退歸田裡,以免負乖之誅。臣雖顛殞,敢忘銜結!
站在王陽明的立場上,南贛巡撫還不錯,雖然苦點累點擔風險,但總比在南京鴻臚寺卿任上混吃等死要好的多,既能滿足他建功立業的慾望,也可向世人證明一下自己的學術主張。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敵不過一條,僅此一條,便足以構成陽明拒絕的理由——今日之賊即昨日之同胞,磨刀霍霍向同胞,有悖我心之理。
不過,王瓊看準了的目標是不會輕易撒手的,一場心戰就此爆發。
一個月後,聖諭下達,催促王陽明赴任,陽明繼續上疏請辭。
半個月後,兵部又下批文,語氣頗重:地方有事,王守仁不許辭避遲誤,欽此。
陽明再打太極。
徐愛有點看不下去了,勸陽明接旨。
王陽明猶豫了。
為了節省軍餉,以往朝廷用於*南贛之亂的軍隊都是由廣西、貴州等地少數民族的土司中選拔的狼兵。狼兵兇狠頑劣沒人性,吃苦耐勞性價高,用起來很順手,所以朝廷喜歡用,經常用。
於是當地民眾出離憤怒了。
農民軍落草為寇成了山賊,很快適應了山裡的地理環境,並集體發揚游擊戰術,狼兵雖猛,不跟你正面交鋒便是。因此,狼兵一到,山賊就潛伏不出,狼兵一
《明朝一哥王陽明》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