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冬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憤青趙構的人質出場
那一夜,開封城外冰雪飛揚、朔風陰冷,金兵六萬鐵騎將開封圍的水洩不通。
皇城內,剛登基的宋欽宗將他的眾兄弟召集起來,問誰可以為他分憂。眾兄弟無不膽戰心驚、唇齒青白,“大哥你不要開玩笑了”,宋欽宗惟有一陣嘆息。就在此時,18歲的康王趙構果敢的回答到:“我願意”。
眾兄弟無不在心中笑罵康王是“憤青”,但趙構依舊神色如常,欽宗又是一陣嘆息。
就這樣年輕的康王走進歷史的視野,趙構的出場看似偶然,但卻早已註定。
事情還要從兩個人說起。一是本朝的開國皇帝太祖趙匡胤,而另一個則是本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具藝術天賦的皇帝宋徽宗趙佶。
趙宋帝國代後周而立,國都自然也定在了開封,這一切都順理成章,沒有什麼人覺得有問題。但是目光敏銳的太祖就深刻地察覺到,定都開封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太祖以其軍事家的思維,一直比較中意洛陽和長安。
洛陽,背依邙山、南臨伊洛;東有虎牢之險,西接函谷要隘;地處“九州腹地”,號為“天下之中”,自古就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的盛譽。因此在洛陽建都是比較安全的。
長安,北有蕭關,南有秦嶺;西有隴山,東有函谷;關內土壤肥沃,河流縱橫,可謂沃野千里。自古就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之佳譽。這樣的好地方,建都那是再好不過了。
而開封一馬平川乃四戰之地,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易攻難守,一旦敵軍兵臨城下,除了上吊自殺或者放火*,城中的皇帝實在沒有其他的出路。為什麼?因為帝國北方的軍事戰略要地幽雲十六州統統不在帝國的手上(這是帝國皇帝心中永遠的傷痛)。開封城外唯一的天險就是黃河,但是黃河冬天是要結冰的,所以遊牧民族等到冬天就驅馬南牧,那開封就危險了。死結,無法解開的死結,唯一的出路就只有一條,那就是遷都,找個安全的地方躲起來。
說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既然開封那麼的不安全,為什麼那麼多的皇帝還要把都城定在開封呢?(五代五朝,其中四朝的都城就定在開封)難道他們都是白痴?或者說他們的臣子都是白菜。當然不是,而是開封自有他的魅力之處!
開封居於中原要地。是著名的天下之衝、四通八達之地。定都於此,可以北控燕趙、南通江淮;同時開封便捷的水運可以順利接受來自江南地區的糧米和其他物資。這些優勢,尤其是便捷的水運是長安和洛陽遠遠無法比擬的。
所以定都開封,其實可以說是經濟因素在背後操控的結果。
但是作為最頂級的軍事皇帝之一的太祖,他橫看豎看就是看開封不爽。於是,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太祖趁去洛陽祭祀之機,再一次打算遷都。遷到哪裡?很顯然長安和洛陽都過得去。但是這項英明的決策卻遭到幾乎趙宋帝國所有官員的反對,其中三個人的狙擊最為有力。
首先跳出來的是起居郎李符。這傢伙言之鑿鑿,說遷都洛陽有八難。什麼洛陽破爛不堪(京邑凋敝),洛陽附近的百姓窮的響叮噹(畿內民困)等等。總之就是一句話,這都啊遷不得。所謂的八難,在太祖看來都不是問題,擺明了找碴,
趙匡胤氣不打一處來。媽的,你小小的起居郎也來湊熱鬧。太祖趁去洛陽祭祀之機,“尚欲留居之”,老子我不回來了。
眼看遷都洛陽就要成為事實了,這時禁軍將領李懷忠出馬了。這傢伙雖然是軍人出身,但是卻賊的很。他說:“皇上你英明神武,遷都乃是聰明睿智之舉,不過遷都到洛陽,這文武百官吃飯就成了問題。開封有運河,可以順利接收南方的糧米,如果到了洛陽估計大家都得喝西北風了。”那就遷到長安!李懷忠見太祖不按常規出牌,只好悻悻的退下了。
李符和李懷忠都是小角色,真正的重量級人物晉王趙光義出場了。這小子更滑溜,什麼都不說,只是不斷的下跪磕頭(叩頭切諫)。搞的趙匡胤不好意思,哥哥我只是想找個安全的地方建都而已,最終還不是為了天下的安定,你何必跟我過不去呢。趙光義竊喜,知道事情快要成了,一鼓作氣說到:“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險”,面對這句純道德意義上的責問,趙匡胤徹底沒脾氣了。既然遷不了都,那就湊合著過吧。
真的是一語成讖,事情被趙匡胤兄弟預測的清清楚楚。
開封本來就沒有險,再加上宋徽宗這個活寶皇帝連德也沒了。
其實宋徽宗在登位之前,就
《帝國的遺憾》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