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4部分 (第1/4頁)

車水馬龍0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恍┌茁�方獠鰲N液苄【橢�廊米諾艿埽�喔��園茁�罰��夢蟻不兜氖俏銥梢醞耆�滌心切┯美窗��茁�返謀ㄖ健8蓋準�蟻舶�幢ㄖ劍�罄淳陀幸饈兜卮庸こ�崖摶恍┍ㄖ醬��搖N壹塹糜小豆と巳氈ā貳ⅰ度嗣袢氈ā貳ⅰ督夥湃氈ā貳V饕�際恰豆と巳氈ā罰�夷艽油釩嬉黃��吹階詈笠話妗R泊幽氖蔽抑�懶送ㄑ逗拖�ⅰMㄑ兌話閿洩適灤裕�揖桶�礎5比豢吹米疃嗟氖歉笨�妗S瀉艹ひ歡問奔洌�一嵐涯切┍ㄖ絞佔�岸┢鵠矗�錘叢畝痢D鞘且恢蛛�實奈摶饈兜腦畝痢�

真正的閱讀主要集中在1989年至2002年這段時間。和許多文學青年一樣,我覺得自己就像乾渴的海綿,讀中國的四大古典文學,讀所能接觸的所有文學作品。有一段時間我拼命讀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1998年我到北京,北京每年的春秋書市在勞動人民文化宮或者地壇舉辦,都會成為我的節日,我要去買很多書。

2003年後因為開始全面接觸網路,我才很少再買書看書。地壇書市也去,但只是看看罷了。平常時候像《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小說月服》、《小說選刊》這些刊物我還會在報攤上買。帶在身上出差在列車上看,或者在家寫作累了才看,算是休閒閱讀。

生活中,我好像沒有別的愛好,不抽菸,不喝酒,不跳舞。年輕時候(二十多歲)愛讀書,主要就是小說類書和一些文學家傳記。比如明清小說、三言兩拍,以及孫梨、賈平凹的作品等,文學家專記如梁實秋,胡適、李敖等。後來比較常看的書就是《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小說月服》、《小說選刊》。它們對我的寫作都很有幫助和借鑑。

一個人30歲前,是拿錢學藝,30歲後是拿藝賣錢。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的小說創作。30歲之前我學習別人寫作,比葫蘆畫瓢,只學到一個外殼,學不到精髓和神的東西。30歲以後,我看別人的東西就很少了,肚子裡有自己的東西,我有了自己的寫作標準和風格。我要*正屬於自己的作品,有自己的精髓和神。

隨著閱歷和實踐不斷提高,可能自己的眼界也提高了,所以別人寫的許多東西在我眼裡變得不那麼重要。或者不客氣地講,絕大多數我已經看不上了。比如我到北京圖書大廈,看一些人寫的小說,覺得不過如此,很多人寫得並不如我。有的寫得甚至是垃圾。精裝封面包裝下的文字垃圾,是中國出版業的一種悲哀。

在當今的中國出版界,有一種很怪的現象,那些從事圖書出版的人並不懂文學,甚至是不識字的文盲。但他們卻可以把作家的書拿來炒作、出版。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國作家根本不懂,也沒有精力去搞圖書出版運營。這樣真正好的作品未必能聞世,而出版的所謂精裝書其實只是垃圾,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也在浪費讀者時間。更可怕的是這些垃圾書正在在毀掉中國讀者的口味和中國的的圖書市場。

中國文學好作品越來越少了。現代的人都很浮燥,一切向錢看,一切為了賺錢。沒有幾個人能靜下心來搞文學。我只少有四五年沒有認真讀一本文學書了。平常只是上網或者看看報,也就是看看新聞。

寫作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小小說創作如此,長篇小說創作也是如此,它無法和別人合作分享。我覺得寫作更多的是個人感悟,靠自己對生活的悟性去寫作。有些東西是無法向別人學習的,你的東西也是別人無法學習得到的。

創作與科學界的發明創造一樣偉大。一部文學作品在你沒有創作出來之前,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它的,是你發明創造了它。如果說我對文學創作的評價,我認為一部好作品,就好像愛迪生髮明電燈一樣偉大。所以,我認為好作家和科學家一樣偉大。

4) 說說您最喜歡的一篇或幾篇小小說/微型小說作品。

已故著名作家許行先生的《立正》,是小小說的一座豐牌。

臺灣著名作家陳啟佑的小小說《永遠的蝴蝶》,堪稱情感類小小說經典。

汪曾琪、馮驥才的小小說,語言都很精準到位,有嚼頭。

孫方友的傳奇小小說。孫老師是我的河南老鄉,第一次見面他竟能一眼認出來我。我的很多作品和孫老師的有些風格相近,他是我學習的榜樣。

騰剛的異鄉人小小說系列,把人性刻畫得深入骨髓,給人印象很深。

我還要向國外作家如歐•亨利、星新一等大師致敬,他們的作品使我受益非淺。

5) 您最喜歡自己的那一篇或哪幾篇作品?為什麼?

《亦農散文隨筆選》 第1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