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丁玲文集》出齊之名祝賀丁玲80壽辰。丁玲不願搞這些個祝壽活動,就想 辦法躲開,恰好湖北作家黃鋼和華中工學院先後來信,邀請她去武漢出席“三S”(即斯諾、史沫特萊、安娜·斯特朗)研究會武漢分會成立大會和“史沫特萊在中國”學術討論會 。她欣然接受,定於10月8日離京。
10月8日,就在他們離京的那一天,《中國作家》召開了一個創刊座談會,主編馮牧主持,近八十位作家和新聞記者出席,其中有王蒙、李凖、鄧友梅、從維熙、劉紹棠、劉賓雁、 黃宗英、張潔、劉心武、陳祖芬、李陀、鄧剛、張承志、蔣子龍、馮驥才等,大多是當紅作家。10月10日晚上,丁玲、陳明在電視上看到這條新聞,說《中國作家》由中國作協領 導,作家出版社編輯出版,為大型文學雙月刊,明年二月出版。
文學出版社辦大型文學期刊,始自上海文藝出版社的《收穫》。《收穫》創刊於1957年。“文革”之後,北京文藝出版社辦了《十月》,人民文學出版社辦了《當代》,安徽有《 清明》,廣東有《花城》,都以發表中長篇小說為主。出版社辦期刊的好處,是可以把即將出版的作品先期刊載,既為日後出書作了宣傳,作者又多得了稿費,這樣有利於拉到好 稿子。在出版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此舉越發重要。
作家出版社為創辦《中國作家》也醞釀已久了。早在4月27日的小說創作座談會上,束沛德就提到作家出版社正在考慮辦一個大型刊物,因為它要出書,需要有一個這樣的刊物。6 月中旬,作家出版社正式向作協黨組提出辦大型文學刊物的請求,並且說已經疏通了國家出版局的關係,宋木文局長表示可以破格批准。6月30日的作協黨組會上,專門討論作家出 版社的工作,黨組書記張光年要出版社努力增加經濟收入,為爭取作協“六年經費自給”的目標作出貢獻。關於創辦大型期刊,他認為,為了約稿有必要,但出版社人力不足,難 以同《當代》、《十月》、《收穫》等競爭,可以由《人民文學》辦一個《中長篇小說增刊》。但是到了7月13日的黨組會上,張光年又表示,“同意作家出版社出一種以刊載中長 篇為主的大型期刊。如果丁玲願意,請她具名主編,但不同意另出一種‘老作家刊物’。”①8月11日,馮夏熊到木樨地丁玲寓所時帶來訊息說:龍世煇等人辦的《中國作家》已經 得到黨組的批准。
《中國作家》之於《中國文學》,既是同行又是對手,《中國作家》的主編由作協黨組副書記馮牧兼任,一般人很容易想到:作協黨組對兩本刊物會不會有親有疏,有厚有薄呢? 丁玲也不能不往這裡想。為什麼《中國文學》遲遲批不下來,而《中國作家》卻能順利獲批?她和張光年的關係不好,一直擔心在辦刊事上黨組會作梗。
8月23日晚上,李納、柯巖、丁寧、張鳳珠四位女士,來到木樨地看望丁玲,她們都很敬重丁玲。張鳳珠在50年代是中央文學講習所的學員,曾經給丁玲做過秘書,後來在反右中受 到株連,被下放到西北一個條件很差的工廠,一去22年,現在她是作家出版社的副總編,並且即將擔任《中國作家》的副主編。談話中談到辦《中國文學》的事,丁玲說,現在鳳 珠有事也不跟我說了,有些事還瞞著我……話語中帶出埋怨。鳳珠感覺受了很大委曲,情緒有些激動,反問丁玲:我有什麼事瞞著你了?我這輩子因為受你的牽連,已經吃了二十 幾年苦頭,現在我不摻和你們之間那些矛盾,走我自己的路,幹我自己的事,有何不可?屋子裡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結果是不歡而散。四個人從丁玲家裡出來,已經過了十點 鍾。坐上小汽車,張鳳珠哭了。
以後,張鳳珠不再來木樨地了。
第二年三月初,我去作協辦事,回到木樨地,告訴丁玲:鳳珠生病了,在家裡休息呢。丁玲沒吱聲。過了一會兒,她說,要個車,咱們去看看張鳳珠!黑龍江農場剛送來一些豆油 ,當時食油憑票限量供應,算是稀罕物,丁玲說,給鳳珠帶點豆油去。我讓秦阿姨找了個小塑膠桶,裝了一桶。我們坐車到了團結湖,鳳珠住六樓,沒有電梯。80歲的老太太爬上 六樓,張鳳珠開門見了,又驚又喜。兩個人親親熱熱地說話,心裡的疙瘩算是解了。鳳珠十幾歲的小兒子圓頭圓腦,十分機靈,拿出一個筆記本請丁玲簽名。老太太就像一位慈祥 的老奶奶,接過本子,當場籤就。丁玲是個心直口快、心軟嘴硬的人,她可能一直覺得虧欠了鳳珠。
又過了一年,1986年2月13日,農曆正月初五。下午四點多鐘,張鳳珠同李納
《披露晚年丁玲生活思想狀態:丁玲辦中國》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