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頁)
閃啊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用二十分鐘便到。一會見。”
“好的。一會見。”
我們還是選擇了“牽雲閣”,因為這裡無論氣氛還是情調都非常愜意。
“喝點什麼?”
“還是紅酒吧!樂韻沒和你一齊?”我明知故問。
“她說今晚要帶女兒,因為保姆休息了。”
“你們最近發展得怎樣?”
“還是先說說你的小說寫得怎樣吧?”
“由於知識有限,寫得很吃力,要是讀多幾年書就不置於如此了。”
“當年我爸爸(校長)不是叫你最低限度讀完高中嗎?他還說,以你的底子應該是個可造之才。”
“我也不明白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難怪人們常說‘有早知,就冇乞丐。’所以這十多年來,我常常在漆黑的夜晚獨個兒對天嗟嘆!”
“也不要這麼灰,慢慢來吧!要給點信心自己,學歷並不代表什麼,感覺和靈感才是最重要!”
“哎!也不知道是否有人賞識?只是姑且抱著試試的心態罷了,希望不會成為一堆廢紙!”
“要相信自己嘛!別想這麼多,寫完再說!實在不行,我們自費出版。一切經費由我支付。”
“我知道你不在乎這點錢。但是文學這東西並不是說出版了就成事,關鍵是看有沒有讀者,讀者是否認同你的觀點,你的觀點是否正確或者標新立異。所以,文章並不是光發行就可以,它的價值還得取決於眾讀者的評估及支援。所以,這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
“樂韻不是說過嗎,你這篇文章是集教育、警世於一體的,相信其價值怎麼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唉!兄弟,做生意,賺大錢是你的強項。但是,說到文學這方面你就有所不知了。假如這種題材交給那些大作家去寫亦即是說這種文章要是出自知名度極高的作家之手的話,我相信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可惜是我這種一名不聞的無名小卒!文,你可否聽過一種名為‘馬太效應’的社會現象?”
“沒聽說過,我只知道有種‘打鼓效應’。”
“‘打鼓效應’?我怎麼從未聽說過?”
“你當然未聽過!因為是我剛剛‘發明’的。”
“哦!怎解?”
“我從中午一直餓到現在,看到香噴噴的食物肚子就產生這種效應。”
“哧!你還沒吃飯?”
“一隻手開車,一隻手抓碗,筷子用什麼抓呢?”
“那你還不叫吃的?”
“別急,先喝杯酒再說。反正這低度的紅酒不容易醉。對了,你剛才不是說什麼‘馬太效應’嗎?是種什麼現象?”
“這種‘馬太效應’是美國一位科學界研究者默頓針對當時的社會心理現象總結出來的。大意是‘人們往往會對已經有相當聲譽的科學家做出的科學貢獻給予的榮譽越來越多,而對那些未出名的科學家則不承認他們的成績。’馬太效應就是一種讓人心灰的極不平衡的社會現象。一位知名作家王春永又最抽象地歸納為‘名人與無名者幹出同樣的成績,前者往往得到上級表揚,記者採訪,求教者接踵而來,各種桂冠也紛至沓來;而後者則無人問津,甚至還會遭受非難。’由此可見,這種普遍性的社會現象無疑給上述後者以一定程度的打擊,還是無可奈何的一種!”
“這麼說來,你在為自己的文章是否遭到譏諷或毀謗而惶惑?”
“你不覺得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嗎?”
“這倒也是。與其遭人抨擊、嘲笑、質疑,還不如讓它成為一堆廢紙,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困擾!要是一個不覺意,被輿論踩得一文不值,再來一個妖言惑眾,那就得不償失要多糟糕有多糟糕了!但是,問題是:你不寫出來,誰人知道可行不可行呀?”
“所以,這也是我猶豫不決、進退維谷的原因之一。”
“那你還打算寫下去嗎?”
“不管怎樣,我會蒐集更具說服力的資料把全文完成。哪怕是永不見光。”
“呵呵!使不得,寫完後好歹也印上兩本讓我們幾個支持者瞧瞧。”
“好,一於這樣。來,我們只為兩本書打氣,乾杯……”
第四章
“牽雲閣”的生意每晚都很好,光顧這裡的客人都是青年男女居多。因為這裡除了環境舒適,還有……還有……
“文,你是否發覺今晚少了點什麼?”我忽然覺得聽覺中,除了客人愉快的談笑聲之外似乎缺少了點什麼。
《六合驚魂》 第2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