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1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樹多悲風——意指“高大的樹,常吹來悲慼之風”。

依此,空海在壁面上寫下“樹”之字。

相對於左側壁面曹操的詩,另外兩壁也產生關連了。

“空海啊,朕有點捨不得讓你回國了。”憲宗說。

突如其來的話。

臉上浮現驚歎笑意的逸勢,一瞬間,表情全僵住了。

停頓了片刻,“話雖如此——”憲宗繼續說道:“先前咒法危害我大唐一事,你功不可沒。此時,朕若不允許你的請願,那朕豈不成了恩將仇報嗎?”

憲宗一邊說一邊凝視著空海。

“回去也好。我准許你的請願——”憲宗說。

“隆恩厚意,感激不盡。”

待空海說畢,憲宗對身邊的侍者喚道:“拿來吧。”

身邊侍者馬上捧著銀盆走到面前。

銀盆上盛有一串念珠。

憲宗親手取出那念珠,呼喚空海,說了聲:“賜給大阿閣梨。”

空海立在憲宗面前,憲宗又繼續說:“此菩提子念珠,朕特賜予你。”

空海的《御遺告》中,曾有如下記載:仁以此為朕代,莫永忘。朕初謂公留將師,而今延還東,惟道理也。欲待後紀,朕年既越半,也願一期之後,必逢佛會者。

空海告辭臨行之時,“空海啊。”

憲宗喚了一聲,接著要空海抬起臉來。

“此後,你就以‘五筆和尚’為號吧。”

憲宗如此說道。

往後,空海便冠號為“五筆和尚”。

根據《今昔物語》、《高野大師御廣傳》記載,當時,空海兩手兩腳各握一支筆,口中也銜著一支筆,五支筆同時在壁上書寫。

這本來不出傳說範疇的故事,但在大唐國留下“五筆和尚”之名一事,卻似乎是事實。

大唐留下的記錄如下:距空海當時四十餘年後,法號智證大師、其後成為天台座主的倭國僧人圓珍,曾入唐來到長安。造訪青龍寺之時,名叫惠灌的僧侶曾如此問道:“五筆和尚身體安泰嗎?”

“五筆和尚,前幾年圓寂了。”

圓珍如此答道,惠灌便流下淚來:“異藝未曾倫也。”

惠灌如此嘆道。

總之——空海和逸勢就這樣得到歸國的批准。

三月——大地瀰漫一片春的氣息。

空海和逸勢下馬,立在灞水堤岸上。

灞水流經他們眼前。

由右而左。

灞水在前頭,與方才渡過的滻水合流,再流入渭水。渭水更向前流,最終匯流入黃河。

今天早上離開長安春明門,在田園中騎馬賓士。

桃李花開時節,風中飄蕩著花香。原野、樹林,到處萌發新綠。

自堤上望向對岸,前方遙遠的綠地沃野,煙霧迷離。

堤上種植的青翠柳條,在風中搖曳。

灞橋旁——高階真入遠成的嗒嗒馬蹄,正在橋板上作響,開始過橋了。

空海和逸勢立在堤上,與長安的知己友朋,交換依依離情。

路只有一條。

目的地已經知曉。

所以,不必擔心跟不上。

百餘人在此相送。

“空海先生保重——”

大猴眼眶溼潤地說。

大猴身旁是馬哈緬都那張臉。

多麗絲納、都露順谷麗、谷麗緹肯——馬哈緬都的三個女兒也在場。

大猴如今在絨毯商馬哈緬都的鋪子裡工作。

其他的還有和空海熟識的西明寺僧人們。

義明、義操等在青龍寺結法緣的諸僧人,也會聚在此。

吐蕃僧人鳳鳴也露面了。

他們折下堤岸的楊柳枝,繞成一圈,送給空海和逸勢。

兩人手上滿滿都是楊柳圈。

離開長安城,折柳相送親近的旅人,是此都城的習俗。

左遷至遠方的柳宗元並不在此。

只有赤的身影。

風在吹。

柳絲在搖曳。

浮雲在高空飄動。

空隨白霧忽歸岑,一生一別難再見。

這是空海送義操詩作的兩句。

在此離別,將再也無緣相見了。

誰都明白此事。

就是這種離別。

走在前方的遠成一行人,

《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第9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