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ducational Policy; 頁135。'。似乎是在周恩來的支援下,高等院校在1972年招收了直接從中學畢業出來的學生。據說從恢復優秀中學畢業生直接升大學之時起,周就舉雙手贊成' S。 Pepper; 前引,頁869。方毅的講話載於Pékin Information; 1978年1月2/16日,頁16。'。林彪身亡後,面對“大管家”們,毛的地位有所削弱,因此他憂心如焚、無暇顧及其它,毛派分子們自然也就放鬆了上山下鄉運動的開展。而“管家”們則避免公開討論或否定毛的下鄉運動理念,以至宣傳的調子與68…69年的不差上下。

要解釋運動的降溫,除了領導人的政治憂慮之外,也許基層幹部的意興闌珊更重要。毛式領導作風是建築在缺乏制度上支援的極度激進主義之上的,不容許官僚式的工作永遠循序、一成不變。許多地方幹部在1968…1969年間充分表現了他們的忠心與虔誠,一旦秩序建立了,紅衛兵也被分散到了各地鄉下,這些幹部就認為下鄉運動的問題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正是為了打擊杜絕這種態度,出臺了1970年(5月12日發出的)26號檔案' 毛批示的這個檔案強烈要求各級幹部將下鄉工作擺到重要位置上,解決知青的一些問題,並要求加強宣傳工作以及打擊破壞上山下鄉的壞人。顧洪章等,《大事記》,頁92。',但無甚成效。其實,另有一個原因使基層幹部失去積極性:老百姓對下鄉運動的抵制情緒越來越劇烈。知青在當地陷入的嚴重困境已經家喻戶曉。事實上在城裡有不少辦法可以找到工作,這就鼓勵了青年及他們的父母奮力抵制動員下鄉的工作。“走後門”的現象比比皆是,也使一般群眾灰心喪氣。有的時候,抵制行動發展到威脅或者毆打負責動員下鄉的教師及幹部' 顧洪章等,《始末》,頁113。'。後來,動員工作在學校內進行,這是個巧妙的方式,用以避免學生中途輟學。當時,輟學的學生,“有上等 後門 的進部隊當兵,有下等 後門 的進工廠當臨時工。沒 後門 的閒散在家,等候時機”。一份內部檔案披露,在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市1968年入學的有9000學生,可是到1972年畢業時,只剩下2300名' 劉小萌,前引,頁273。'。抵制行動也波及到已經下鄉但開始未得准許而回城的知青,有些甚至遞交請願書,要求招聘他們。 1972年底,估計有至少10萬知青處於這種境況下' 顧洪章等,《大事記》,頁102、107。'。這當然令中央領導大為不滿,他們之中任何一個都不願看到下鄉人數大幅跌落。因此,1971年計劃遣送140萬知青下鄉。結果計劃只完成了53%。1973年初,抵制行動愈演愈烈,到5月底,上半年的計劃只完成了29%' 劉小萌,前引,頁270…271。'。

當局為了緩和抵制行動,就著手處理青年及家長們關心的問題。揭發出了農村幹部迫害知青的惡劣行徑,尤其是女知青被姦汙的駭人聽聞的案件,有的負責幹部因此被查處' 顧洪章等,《大事記》,頁96…97、106、108…109。'。幹部子女的特權問題是另一樁令人沮喪的事,如今也涉及到了:1972年5月1日下達了“關於杜絕高等學校招生工作中 走後門 現象的通知”(中共中央第19號檔案)。這個通知是經偉大領袖親自“批閱同意”的。10月又釋出了40號檔案,禁止“走後門”當兵。12月公佈的44號檔案則規定,凡透過“走後門”獲得城鎮工作的必須遣返回鄉' 金大陸,《世運與命運》,頁37。顧洪章等,《大事記》,頁97,他們將第一個通知的頒佈日期誤認為1971年5月1日。'。短短几個月中連續釋出三個同類的檔案,這就說明當局面對那些問題實在是無能為力,但是他們又想表示要“幹一下”的決心。相反,知青的身份得到了提高。從1970年起,或者說是自1969年底始,報刊不只是再談論青年知識分子需要接受再教育,同時也強調必須改善他們在農村的生活條件以及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的才能' 見《人民日報》1969年11月16日第二版,及1970年5月8日第一版。'。1969年夏之後,還從知青中選拔積極分子去參加“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講用會”' 據遼寧電臺廣播,1969年7月19日,及安徽電臺廣播,1969年9月23日,各刊於SWB,1969年7月23日及1969年10月7日。'。後來,還有知青入團入黨。

領導人也利用林彪事件來攻擊群眾的抵制行動:叛徒元帥在他的“武裝起義計劃”(即“

《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