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府中作對之後續 (第1/2頁)
獨孤賞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董書恆知道魏源早已無心仕途,可以說他是個老“憤青”。他本身中進士就較晚,思想又與他人不同,在官宦隊伍中是一個異類。在清末,像他這樣的官員是沒有辦法在仕途上有所精進。但是這一世,董書恆希望自己能夠推魏源一把。
因為他不想一個人戰鬥。
“默深先生,這清廷自庚子年就亡了。”董書恆語出驚人。
“什麼……你……哎……你說說的沒錯。”魏源顯然被董書恆雷到了,他嘴角的鬍鬚都抖動了起來。他仔細品味著董書恆的話,最終也沒有找到反對的理由。
因為他全程經歷了庚子之變,也正是這件事情讓他意識到西方的先進性,決定引進西學。
“先生也瞭解西方歷史,應該知道西方的殖民模式跟我們歷史上的異族侵略是不同的。”
“我們拿英國殖民印度為例,英國透過扶持部分印度王公,挑起他們之間的戰爭,用很少的兵力就瓜分了印度。現在印度的那些王公還在,但是印度卻是英國人說的算,那些王公只是英國人的代言人。他們在那裡低價攫取原料,高價傾銷商品,印度幾千年積累的財富成了英國人發展自己的養分。這也是英國從一個小小島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
董書恆想了一下繼續說道:“中國現在的情況跟那時的印度很像。現在的清廷,說白只是英國人手中的工具,有了這個工具,英國人不會滅亡清廷,反而會扶持他,不讓她滅亡。這樣,英國無須在中國派駐多少士兵,就可以不斷透過清廷滿足自己的需求。需要市場就讓清廷開放,需要銀子就讓清廷賠款,賺不到錢,他們就銷售鴉片……”
“英國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自己的工業發展。而發展工業最重要的是市場和原材料。他們不會直接滅亡中國,把金銀財富全部搶走。這樣對他們沒有好處反而會有壞處。”
“西班牙曾經是歐洲的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他們採取的就是種族滅絕的殖民方式。結果就是搶到了大量的金銀,這些金銀讓西班牙通貨膨脹嚴重,就是錢太多買不到東西了,東西自然就漲價了。金銀是不能吃的,它只能用來作為交易媒介,當然這在西方叫金融學。”
“英國人取代了西班牙成為了歐洲霸主,新的日不落帝國。顯然她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更趨向於透過貿易攫取財富,只是這種貿易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對等的。透過貿易能夠刺激英國國內的工業發展。而工業發展就是現在歐洲國家的實力評價標準。”
“你看,現在太平軍如火如荼,似有燎原之勢,但只要他威脅到了清廷的核心,英國人必然會出手。除非……”
“除非太平軍能夠比清廷更加賣國!”魏源插話道。董書恆的話已經讓他不再震驚。現在他反而在冷靜地分析董書恆說的每一句話。
“看透了這些又如何?我輩人微言輕,不能影響清廷,又無法另起爐灶,又能做些什麼呢?或者說你會怎麼做呢?”魏源問道,一雙銳利的眼睛,彷彿要把董書恆看穿。
“興新學,辦洋務,建新軍,籌新黨,借繳匪,蓄力量,待時機,謀復興。”24個字,每個字從董書恆的嘴中說出都重愈千金。而聽在魏源的耳中卻又如同鼓點敲擊在他的心頭。敲碎了蒙在他心頭的陰霾,給他開啟了一個新天地。
原本他已經心灰意冷,準備就此辭官歸隱山林。清廷也罷,太平軍也罷,讓他們去鬧吧。可是現在,他卻恨不得自己再年輕幾歲。魏源盯著眼前的這個少年,想起了當年定庵兄的兩句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難道真的是天公開眼,降下了這個少年?
“你可以說的具體一些嗎?”魏源再次問道,他想看看這個少年是不是誇誇其談。
“先生,我現在在臺北地區已經籌建了一座兵工廠、一座彈藥廠、一座被服廠、一座食品廠,都是採用最新式的裝置。另外還有一座繅絲廠、一座紗廠正在籌備當中。另外,我還籌備了五座新式農場。”
董書恆看著魏源繼續說道:“先生,這些就是洋務,透過這些企業,我們能夠把洋人手中的錢賺回來或者搶佔國內的市場,不讓國內的財富流入洋人的手中。”
“我們再說這新學,當前的教育大部分情況下只能培養一批會八股的官員。要發展我們的工業,必須有各個方面的人才。我相信先生在介紹西學進來時,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才吸收西學入國學開創新學。但是先生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我們必須建立一套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新學體系……”
中國文人最高的境界就
《回到清朝做鹽商》 第十二章 府中作對之後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