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2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撾杼ā��

本文由鐵血讀書首發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十九節 風暴

整個1911年的中國政治,籠罩在風雨欲來的惶恐中。各省諮議局為預算案,與督撫爭得不可開交,影響力最大的江蘇諮議局竟至議長、副議長以下全體議員宣告辭職,弄得總督張人駿、軍機首輔奕劻都感到手足無措。朝廷宣佈國會縮改於宣統五年召集,比原規定提前三年,此舉雖然平息了保守立憲派們的不滿,但無法平息百姓的怨聲和列強的貪婪,更無法平息由之而生的革命的怒潮。大部分立憲派和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年學生仍不滿意,奉天、直隸等省曾組織更為激進的第四次請願運動。清政府報以赤裸裸的鎮壓措施,竟將在天津組織請願活動的一個女學堂的校長溫世霖譴戌新疆,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憤怒。梁啟超曾斷言,將來歷史上決不會有“宣統五年”這一名詞。許多人也都認為,要開國會,就在這一兩年內,過此一兩年,恐再無開國會的機會了,足見當時人們憂憤迫切的心情。

革命黨則直接以武裝起義為回應,從七女湖到鎮南關,從雲南河口到黃花崗,到處是革命者點燃的烽火。4月8日發生溫生才刺殺廣州將軍孚琦的事件,4月27日,更發生震動中外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八十多位英年有為的青年志士壯烈犧牲。這一系列悲壯事件,既表現了革命黨人矢志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決心,也預示了腐朽的清政府即將被埋葬的歷史命運。清政府的統治基礎已是千瘡百孔,連許多立憲派也感到了革命的不可阻擋,轉而與革命者互通來往,並進而改變立場。餘下的立憲派,以張謇、梁啟超為首,準備為實現立憲防止革命做最後一搏。

3月間,福建諮議局提議,要求根據形勢的需要,提前召集第二次各省諮議局聯合會。上屆聯合會委託擔任通訊聯絡的湖北諮議局將其提議通報各省諮議局,得到熱烈響應,遂決定於5月初,邀集各省諮議局所推代表齊集北京,至5月8日,如多數諮議局代表到京即行開會。結果各省諮議局代表除諮議局尚未成立的新疆之外,只有廣東、甘肅代表未到,其餘19省代表皆陸續抵京報到,第二屆各省諮議局議員聯合會遂於5月12日正式開會,比章程所規定的時間提早了兩個月。

大多數議長、副議長出發赴京時,省會城市都曾有隆重歡迎儀式。歡送會上,人們表達了異常悲壯的情緒,切望此次會議能拿出救亡的辦法,各議長、副議長、議員代表們不能不感到付託之重。以父老囑託之重,而未能有實際的效果表示出來,他們自然會有沉痛悲涼之感。但這些議員頗不乏有政治頭腦、政治經驗者,他們並非以為幾十個議員,幾十天的會能解決什麼問題,能製造出何種奇蹟。他們從一開始就有兩方面的準備。一方面抱萬一之希望,向清廷呼籲,力求對他們有所驚醒。另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為改造現政府,推翻現政府做輿論的功夫。為此,在召集聯合會的同時,即向各省諮議局、各地商團、各自治團體做聯絡,動員他們盡力活動,盡力向中央施壓。

就在各省諮議局代表陸續抵京,行將開會之際,毫無悔禍之心的清朝廷竟於5月8日、9日兩天連續丟擲了兩項極不得人心,極令各省諮議局議員和全國紳民憤慨的決策:一是成立以貪鄙弄權,臭名昭著的奕劻為首的皇族內閣;一是宣佈將原準紳民集股籌辦的幹線鐵路收歸國有。前者令立憲派根本懷疑清廷將立憲的承諾,因而準備要為爭取立憲做最後一搏。後者則關係到千百萬紳民身家利害,因而惹起眾心反側。在這樣的背景下召開的各省諮議局議員聯合會,勢必表現出強烈的與朝廷對抗的色彩。

1911年6月4日(也是###),在京的立憲派成立了憲友會,並將政綱宣佈於外。標定“以發展民權,完成憲政為目的”。具體政綱:“(一)尊重君主立憲政體;(二)整飭地方政務;(三)講求社會經濟;(四)研究國民外交;(五)督促職責內閣;(六)提倡尚武教育。”

顯然,憲友會的政綱,表面是相當平和的。但《時報》發表的一篇社論卻對此作了耐人尋味的解釋。它說:“反覆推尋,然後知該黨發表之政綱不過表面上之揭櫫,至其中所難言者,則留俟明眼人善為體會之而已。夫國家自身不能自衛人民,而至人民之自衛,則人民亦何樂有此國家?”《國風報》在報道憲友會成立訊息時亦說,他們“對於時勢有一種緊迫自衛之意,蓋起草者別有苦心也”。

同時出籠的還有一份報告書,稱政府之借債政策、改定幣制政策、興業政策、鐵路國有政策,其實皆是亡國政策。因為決策者們“

《二十世紀新史》 第4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