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頁)
吹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日能夠進入權力的中心位置一展宏圖。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個自以為可以發揮、施展的機會,可皇上只對他欣賞,卻不願委以大任。於是,他的心中湧過了一股難抑的失落與惆悵。
他想不通,也許,是因為江都王的緣故吧?漢時江都,即今天的江蘇省揚州市。封到那兒的易王劉非是漢武帝的同父異母哥哥,他喜好武力,崇尚冒險,為人驕橫,頗有一點桀驁不馴的味道。很有可能,漢武帝派他去當江都相,是想依靠他以儒家禮儀去束縛、糾正易王的過錯,從而維護中央的集權統治。如此說來,也可以認為這是漢武帝對他另一種形式的重用。也只有這樣解釋,他的內心才能夠得到一點安慰與平衡。
君命一聲如山倒,皇上聖旨一下,董仲舒無法違拗,只得滿腹心事地離開長安,趕往江都赴任。
他一上任,就用自己熟知的那一套儒家禮儀來約束易王劉非,勸諫他遵循儒家的等級秩序、尊卑觀念。董仲舒自“天人三策”一出,已是天下聞名,易王也不敢對他非禮,只得表示敬重,做出一副虛心納諫的樣子。一時間,王相之間也能相安無事。
董仲舒為探究春秋公羊學之精義,於儒家典籍之外,還涉獵了法、墨、道、名、陰陽等其他諸子百家的著作以融會貫通,特別是對陰陽五行學說,更是有著深刻的研究與獨到的見解。因此,他除了以一個政治家的身份治理百官外,還常常用陰陽五行學說處理政事,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江都求雨、止雨。
董仲舒在江都為相的第二年,境內突然下起了連陰大雨,一時間,江河灌滿,農田受漬,可大雨仍下個不停,沒有半點止息的跡象。如果大雨繼續不止,不僅農作物受損減產欠收,弄不好還會發大水鬧洪災。老百姓急了,大臣們也急了,董仲舒更是焦灼不安。無奈之際,他便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來研究不輟的陰陽學說,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何不將其運用一番呢?於是,一番推演過後,董仲舒想出了一個法子,以陰陽五行中的相生相剋原理止雨。他認為雨水連綿屬陰氣過盛,陽氣衰弱。若要止雨,就得張揚陽氣、收斂陰氣,使得陰陽二氣勢力均衡。他相信天人感應之說,天人本為一體,只要人間有所行動,上天就會感應,反之亦然。女為陰,男為陽,開陽而閉陰,“女子欲其藏而匿也,丈夫欲其和而樂也”,如此一來,陰陽就能得以平衡,雨水就會自然而止。於是,董仲舒要求官吏們將妻子藏匿家中,女子不能隨便出來走動,所有水井也要統統蓋住以防陰氣洩漏;而男子們則身穿紅衣、頭戴紅帽、腰繫紅帶,大力張揚陽剛之氣;還打掃社祠,擺上犧牲,由巫祝在一旁祈求上蒼止雨。按照董仲舒的預先安排,這一活動要進行三天。可是,還只第二天,一直陰沉著的天空似乎真的有所感應,突然間雲收雨霽,一片晴和。百姓自然歡呼雀躍,而董仲舒的聲名更是傳遍江都王國的角角落落。
萬馬齊喑的始作俑者(8)
董仲舒運氣真好,他這一套巫術般的裝神弄鬼正巧趕上了雨將止息的時刻,結果博個得滿堂彩。更為幸運的是,此後,他繼續運用相生相剋的五行原理求雨,“凡求雨之大體,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樂。”仍是止雨那一套“把戲”,只不過反其道而行之,結果又獲成功。他的止雨、求雨分別選在久雨必晴、久晴必雨的時刻,因此頗為靈驗。這種靈驗與他的那一套陰陽五行及天人感應純屬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碼事,可這種偶然偏巧全讓他碰上了。於是,在科學知識無法解釋的情況下,董仲舒滿懷虔誠之心,不得不認真地思考天、地、人之間的內在聯絡,由此形成了一套相應的觀念,深刻地影響了他對儒學的改造。
董仲舒治理江都,經過他的一番艱苦努力,確也達到了政通人和、經濟繁榮的興盛景象。然而,他的政績不僅沒有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反而因為江都王劉非而獲咎遭貶。
董仲舒想用儒家的那一套仁義禮德學說影響、束縛易王,可劉非從小養就的武人氣質遠非董仲舒幾句不關痛癢的言語所能改變。其時,漢匈關係惡化,匈奴多次騷擾漢朝邊境,好勇尚武的劉非多次主動請纓,要求帶兵攻打匈奴,但武帝始終沒有答應。劉非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中立有赫赫戰功,他手下又有一幫有勇有謀之士,對漢廷一直構成潛在的威脅。平時,他也不太買武帝的賬,頗有點我行我素的味道。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易王劉非又上書武帝,請求出兵進擊匈奴,以平漢民心中長久淤積於心的憤恨之氣。武帝對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干涉朝政相當反感,可一時又奈何不了他,便將滿腹積怨一股腦地發洩在董仲舒頭上:當初寄予厚望派你去
《歷史的刀鋒》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