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國內外政策的巨大變動,引起社會各界的爭論。這時,阿登納開始用自己

的眼光觀察這個變動的社會,經常加入大人們對政治的討論。

當時,德意志帝國還處在從各個方面建立和鞏固帝國基礎的階段。為了

不讓強鄰法國在西方再起,“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外交以削弱法國為核心,

集中力量鞏固和發展德國在中歐的強權地位。俾斯麥佈下了一盤外交棋局,

即聯合奧地利,拉攏俄國,挑起英俄爭端,同時離間英法,以全力孤立和打

擊法國。俾斯麥深知,1871 年雖然德國在普法戰爭中取勝,但法蘭克福和約

決不可能完全摧垮法國。事實如此,70 年代法國已迅速恢復,1873 年法國提

前向德國交付了50 億金法郎的賠款。9 月,最後一個德國士兵撤離法國的領

土,從而結束了法國6 省區的被佔領狀態。法國從1873 年5 月開始,政權又

回到了保守的君主主義者手中,麥克馬洪元帥接替了梯也爾,當上法蘭西共

和國總統,並做出臥薪嚐膽的姿態。俾斯麥明白,這意味著法國有可能同神

聖同盟時期的路易十八一樣,受到沙皇和其他專制君主、以及敵視新教德國

的耶穌教團的支援。這樣,他想在外交上孤立法國的舉措就很可能難以奏效。

同時,法國人也摩拳擦掌,戰爭的屈辱,使法國人中的民族主義復仇情緒高

漲。法國戰後很快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重建軍隊,不久議會又透過改組軍

隊的議案,把每個團隊步兵營數從3 個擴增至4 個。法德之間的矛盾日益尖

銳,法德關係也勢同水火。

俾斯麥搞了一套迴旋戰術,領導著新興的德國周旋於歐洲列強之間。俾

斯麥外交棋盤的核心是“三皇同盟”,他全力維護“三皇同盟”,①同時又適

當照顧英國利益,借英國力量來維持大陸均勢,防止任何一方過於強大。在

1875—1878 年的東方危機①中,俾斯麥鼓動俄國挑起戰爭,同時又在柏林會

議上扮演“仲裁人”角色,壓制俄國的過分要求。俄皇亞歷山大二世是因得

到了俾斯麥透過外交官拉多維茨傳達的“德國力圖有裨於俄國政策並傾向在

重大問題上附合俄國的意見”這一訊息,又獲得俾斯麥准予德國銀行借予俄

① 三皇同盟:這是俾斯麥所策劃的拉攏俄、奧匈,孤立法國的外交核心。1872 年9 月,德皇威廉一世、

俄皇亞歷山大二世和奧匈帝國皇帝弗蘭西斯·約瑟夫三皇及其外長會晤於柏林,達成成立三皇同盟諒解。

1873 年5 月,德俄先定立軍事協定,4 月,俄皇與奧匈帝國定立正式條約,10 月德皇也在條約上簽字。該

條約規定,三皇在發生爭執時,有義務進行協商;遇到來自第三方面的攻擊威脅時。有義務採取共同方針。

① 1875—1878 年:“東方危機”,1875 年夏天,巴爾於半島的黑塞哥維納和波斯尼亞爆發反土爾其素丹

的民族起義,俄奧共同進行干涉,英國宣佈反對干涉土爾其,支援奧斯曼土爾其政府持強硬態度。1877 年

4 月24 日爆發了俄土戰爭,1878 年6—7月,英俄奧法意德和土爾其、巴爾幹各國代表召開柏林會議以解

決問題。

國1 億盧布以應軍需的承諾,才敢於在1877 年4 月對土爾其正式宣戰的。俄

軍取得節節勝利之後,俾斯麥卻轉而支援英奧立場,脅迫俄國作出讓步,籤

訂《柏林協定》。“東方危機”中俄國並沒有能透過這次所謂的“援助斯拉

夫兄弟”戰爭進入巴爾幹地區,僅僅從土爾其取得亞洲的阿爾達罕、喀爾斯

和巴統地區;反倒是英奧達到預期目的,英國得到了塞普勒斯島,奧匈帝國

則取得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的佔領和治理權。

柏林會後,俄國因俾斯麥落井下石,翻覆雲雨,對俾斯麥政策發動激烈

指責,德俄關係驟然緊張。俾斯麥又轉而採取了新一輪的步驟,以鞏固他的

反法中心陣地。他暫不理會亞歷山大二世不斷施加的壓力,反與和俄國矛盾

《拿破崙時代》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