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但是,多數輿論是同情中國、指責日本的。
9月21日的《紐約世界電聞》指出:“日本乘世界各國政治經濟,俱感困難,手足無措之時,佔領滿洲,不但蹂躪開洛(即凱洛格)非戰公約,連把保障中國安全的華盛頓九國公約,亦視同廢紙”。'《東方雜誌》第29卷第1號,第17、18頁。'
《紐約晚報》在9月22日的評論中說:“日本人依然不脫中世紀之東洋人。……由中國奪取瀋陽。他們的兇殘,沒有國際信義,全然不脫支配舊日本的野蠻酋長的特性。”'《東方雜誌》第29卷第1號,第17、18頁。'
美國的人民群眾曾多次舉行反日示威遊行,對被侵略的中國表示同情。
英國對日本侵華的態度比美國更為消極。英國作為一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既不願日本擴張其在華勢力,損害和威脅英國的既得利益;又企圖利用日本勢力,對付蘇聯和中國革命。英國的在華勢力主要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只要日本的侵略侷限在中國東北,英國就不會反對。張伯倫公然宣稱:“在滿洲事變發生之初,日本曾容忍了中國方面無數挑釁的舉動,因此,局勢是非難分,我的同情完全在日本方面”。'《現代國際關係史》,知識出版社,1986年版,第195頁。'
英國《泰晤士報》在1931年11月2日發表評論說:“日本在南滿之建設工作,吾人固予以同情與欽羨。日本在滿洲所有之重要利益,吾人固承認之。華人妨礙日人合法事業之行為,……以及其他挑釁事件,如日人所陳訴者,……日本在中日交涉中似可立於不敗之地矣。”'《東方雜誌》第29卷第1號,第19頁。'
這顯然是明目張膽地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辯解。
當日本侵佔錦州,美國國務卿史汀生的“不承認主義”照會發表後,英國外交部次官艾登仍明確地表示:“中日關於東三省之糾紛已達30年,英政府對此問題,屢加研究,愈不願冒昧行事。”英國一個內閣成員甚至宣稱:“英人最好保持一公平坦白之態度,無論對華對日,均不表示同情。”'《國聞週報》第9卷第37朗,1932年9月19日。'
1932年1月11日,《泰晤士報》在社論中評述英國政府關於對中國東北問題的公告時聲稱,維護“中國的完整”不是英國的事情。“這種完整在1912年時沒有存在過,今天也不存在”。該報還自欺欺人他說:“日本人並無意在滿洲建立脫離中國而獨立的行政機構”。'〔蘇〕耶·馬·茹科夫編:《遠東國際關係史》,世界知識出版社,1959年,第126頁。'
法國政府對待“九·一八”事變的態度,與英國大體相同。法國的一些官員和資產階級報紙,赤裸裸他說,他們認為日本是亞洲的“好警察”。'《1931—1939年國際關係簡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第10頁。'
英法兩國對日綏靖主要是透過國際聯盟的活動進行的。法國外長白里安,當時作為國際聯盟處理“九·一八”事變問題的會議主席,對國聯的活動有決定性的影響。英法兩國對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儘管也表示不滿,但是,英國還是照常給日本運送大批武器彈藥,法國的軍事工業康采恩“施耐德一克列索”、“戈特契基斯”、“洛林”和“狄特里赫”等,和日本簽定了大批武器和裝備的供貨合同。法國還向日本提供了8億法郎的貸款。'〔蘇〕耶·馬·茹科夫編:《遠東國際關係史》,世界知識出版社,1950年版,第431頁。'美、英、法等國政府的對日綏靖態度,使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愈加囂張。日軍在佔領錦州從而控制了整個東北以後,立刻把侵略矛頭伸向了華北地區。
三、國聯決議及李頓調查團
(一)國聯決議與執行情況
國聯標榜以“促進國際合作,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為目的,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國家推行侵略政策,對殖民地進行再瓜分的工具。領導權主要操縱在英法兩國手裡。1931年9月改選後的國聯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為英、法、德、意、日等5國;非常任理事國為中國、西班牙、愛爾蘭、巴拿馬、挪威、瓜地馬拉、南斯拉夫、秘魯、波蘭等9國。美國因同英法爭奪領導權失敗而未參加,但對國聯的活動具有一定影響。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中國駐國聯代表施肇基奉政府訓令,於21日根據《國聯盟約》第11條規定 '國聯盟約第十一條為:“(一)茲特宣告:凡任何戰爭或戰爭之威脅,不論其直接或間接涉與聯盟任何會員國,皆為有
《中國抗日戰爭史》 第1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