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章 烏合之眾 (第1/2頁)

五度Yes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董承、楊奉保著車駕,朝著陝北進發。

路上,派去打探李傕賊軍的流星馬不斷來報,言說李傕引軍入弘農劫掠,且有東進追趕聖駕之意。

董承、楊奉等眾臣於帝前計議,一面差人和李傕講和;一面密傳聖旨往河東,急招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三處白波軍前來救應。

楊奉初為白波軍,劉協早知道這個節骨眼上,楊奉會有此議。

雖說和李傕講和,無異於與虎謀皮,是根本不可能見效的,但董承、楊奉恐怕也沒打算和李傕媾和,只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

這個,劉協倒是認可。

只是楊奉奏請下旨,急招三處白波帥之事,劉協不以為然,畢竟他知道即便那些白波帥到來,也根本無濟於事。

那些白波帥不過是幾處山賊頭子,訓練無素,更無智謀在胸,倒是貪利忘義,邀請他們前來救駕,無異於病急亂投醫。

經歷東澗一戰,雖說他已經改變了歷史,保住了大部分大臣,但畢竟損失慘重。

尤其楊奉部曲士卒,剩下不足原來的一半。

眼下,王師總共加起來不過六千餘人,而李傕原本部曲就有兩三萬人,再加上接收郭汜之軍兩萬餘人,劫掠弘農,多少又得上萬士卒。

如此算來,李傕部下,少說也有大軍五六萬人。

李傕大軍十倍於王師,若是追來,王師定然危急。

三處白波軍再不頂用,必定好過沒有。

再說,劉協知曉,李樂等人在漢獻帝面前居功自傲,目無君上,胡作非為,也多半是在渡過黃河,大軍安全之後之事。

劉協想到這些,也就暫時預設了楊奉的奏請,同意傳密旨,派人過黃河,前去招白波帥韓暹、李樂、胡才前來救駕。

李樂等三路白波軍,共計萬餘人,與王師會於渭陽。

當此時,李傕大軍也逼近王師,兩軍於黃河南岸二十里處展開對決。

劉協心知肚明,要想安全,必須向北快速渡過黃河,不然,必然危急。

可李傕大軍已經趕來,若是就這麼北撤渡河,李傕定會率兵進攻,到時候王師必然慘敗,後果不堪設想。

劉協思慮再三,想到《三國演義》之中,猛張飛長板橋前三聲吼,嚇退百萬曹兵的時候,使用了一條疑兵之計,立即豁然開朗。

“哼哼,不如老子也給李傕這王八羔子來一出疑兵之計。”

劉協想好,著黃門侍郎鍾繇傳董承、楊奉、韓暹、李樂、胡才等眾將前來,安排道:“眾位愛卿,李傕大軍虎視眈眈,沒有立即攻打我們,那是因為韓將軍、李將軍和胡將軍三人帶領上萬人馬到來的緣故啊。縱然如此,我軍和賊兵比起來,依然處於劣勢,不可力敵。我意由韓暹將軍、胡才將軍率領各自人馬,於我軍大營東西兩側密林之中,遍插旌旗,並令人綁縛樹枝於馬尾,分做數隊,在山林之中來回奔跑,揚起塵土,以為疑兵。李傕賊兵,在東澗見識過我之奇謀,必然不敢貿然進軍。如此李樂將軍可前往大河,準備好大小船隻,待到天色向晚,兵營不撤,篝火不息,徐徐退兵,如此神不知鬼不覺,渡過大河,一切就安全了,不知道大家覺得怎麼樣?”

劉協剛剛說完,李樂不屑一顧,嚷道:“陛下,李傕賊人,能有多大本事?我等王師,何必怕他?陛下莫要擔憂,但看我率領帳下人馬,直取李傕中軍,將那賊人生擒活捉,聽候陛下發落。”

看到李樂這小子身上穿著補丁摞補丁的衣服,劉協輕嘆一聲,心道:“果真是嘯聚山林之賊,不知天高地厚之輩,井底之蛙,野性未改,難成大器!”

楊奉道:“李樂,不可造次。陛下之言,且聽之。”

李樂背過臉去,一聲不吭,甚是不以為然。

看李樂這種樣子,劉協擔心,這傢伙根本不會聽他的話。

劉協繼續說道:“李樂將軍,那李傕本為董賊身邊悍將,絕非無能之輩,將軍萬不可輕視之,不然定會中他詭計。”

劉協越是這樣說,李樂越發不信。

就連胡才也和李樂相視一笑,跟著哈哈大笑起來。

李樂、胡才傲慢無禮,徑直走出天子大帳。

韓暹倒是拱手領命而去。

在楊奉監督之下,三路兵馬按照分派各自行事。

不過一個時辰,忽聽得大營外戰鼓擂響。

流星馬來報,言說李傕集合大軍,似有進攻之意。

劉協急忙讓人再探。

司徒張溫和司

《三國之絕品皇帝》 第9章 烏合之眾(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