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勢力,所以外戚被重用,比如衛青就是武帝愛妃衛子夫的兄弟,身份是奴隸。但外戚勢力低微聽話好使不意味著他們不危險,一旦碰上皇帝年幼或者不理朝政,他們的機會就來了,到了漢元帝的時候,封王皇后一家五司馬,侯十餘,埋下外戚專權的禍根,兒子成帝時,成帝終日與趙飛燕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由外戚處理政務,造成外戚專權,孫子哀帝的時候,寵幸男寵董賢,造成王莽專權。王莽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公元前1年漢哀帝無子而薨。王政君掌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公元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開中國歷史上透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王莽稱帝后,實行“改制”。但王莽的“託古改制”徹底失敗了,不僅沒有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社會經濟大混亂。終於激起了綠林赤眉農民大起義。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光武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光武帝,姓劉名秀,字文叔。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參加綠林起義軍後,在昆陽以少勝多,打敗王莽軍,奪得帝位。劉秀建都洛陽,年號建武,歷史上稱為東漢,為漢光武帝。 建武二年,光武帝下令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設尚書(戰國時亦作掌書,齊、秦均置。秦屬少府,為低階官員,在殿中主釋出文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的許可權;清查土地,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 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但是後來由於皇帝年紀小,形成東漢王朝後期的宦官與外戚專權的格局。和帝劉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時才10歲,由竇太后臨朝稱制,外戚竇憲掌實權。殤帝,和帝的小兒子,即位時剛滿月,在位8個月死。 安帝劉祜,章帝孫,父清河孝王劉慶,即位時才13歲,鄧太后掌權。順帝劉保,安帝的兒子。順帝是由宦官扶持上臺的,朝政為宦官把持。政治日益*。他下令宦官可以養子;世襲封爵。後來宦官與外戚相互勾結;政治更加*。衝帝劉炳,順帝的兒子,在位半年死,時年才3歲。 質帝劉纘,章帝的曾孫,渤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即位時8歲,卻頗伶俐。說大將軍梁翼為“跋扈將軍”,被梁翼毒死。時年9歲。 桓帝劉志,章帝的曾孫。蠡吾侯劉異的兒子。桓帝即位時15歲,外戚掌權。後他依靠宦官誅殺外戚梁翼;此後又宦官專政。靈帝劉宏,章帝玄孫,桓帝死無子,劉宏即位。靈帝朝一團汙氣,宦官把持朝政,稱“十常侍”。靈帝常說:「張常侍是我父,趙常侍是我母。」靈帝之世,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徵暴斂,社會矛盾激化,終於於184年,爆發了黃巾大起義。獻帝劉協,靈帝的兒子,即位時9歲,董卓專權,後曹操迎獻帝於許昌。220年,曹*,曹丕自立為帝,建立魏國,漢亡,劉協被貶為山陽公,死於234年,時年54歲。獻帝從未掌握朝政。

上面是朝中的情況,在地方上,為了遏止和監督地方官員,設立了刺史一職。用來監察諸侯國和地方官員。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強化了刺史的權利,加強了對地方行政的控制。當時全國分置十二州,以十二刺史分部一州。刺史除監察該州所屬郡國的刑獄情況,考察長吏政績的監郡權外,還擁有選拔官吏以及向皇帝直接劾奏的大權,甚至參與地方行政管理。刺史從中央官員轉變為地方官員,到了靈帝時期,由於黃巾大起義,中央政府不得已將刺史改為州牧,中央和郡縣之間加入了州一級,地方政府成為州、郡、縣的三層機構。此時的州牧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軍政大權,導致東漢末年地方割據。擁有領兵治民之權的州牧,輕而易舉成為了名正言順的地方豪強割據勢力,而未被改為州牧的州刺史和郡守,也趁機擴大權力和武裝力量。至此,東漢中央政權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中國進入了分裂的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

道家到道教的演化:道家提倡無為,清淨,而且有大量的信徒,到了東漢末年已經發展為組織。主要是太平道和天師道。太平道的創始人張角因得到道士于吉等人所傳《太平清領書》(即《太平經》),遂宗教救世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組織群眾,約於靈帝建寧(168~172)初傳道。信徒多達十萬,正好東漢末年民不聊生;買賣官爵,橫徵暴斂,社

《一個平民的哲學(連載)》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